【文/李振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權息日子,市場開始追求高殖利率個股,為何大家都這麼愛參與,除權息?除了可以減免稅賦的情況之外,做為長期投資的標的也是不錯的選擇。然而,高股息只是高飛球,真正具有填權息能力的個股,才是全壘打。 善用複利效果 向首富看齊 在財務學上的複利魔法效果,也就是將每次賺到的獲利再繼續投資,這樣利上加利、一路滾利上去。 根據富比世雜誌中文網最新公布的「2013年華人富豪榜」,台灣首富為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華人中排名第12,身價約98億美元(折合台幣約2900億元)。 或許這樣的資產數字遙不可及,但透過72法則的計算,感受一下複利的威力,如果每年投資3萬元,年報酬率是30%,60年之後,你也能超越蔡衍明成為台灣新首富,雖然這中間有許多假設的條件,但我們想表達的是,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教我們要尋找優質的投資標的,然後長期持有,看他的身家你就明白這不只是一個假設,金錢的複利效果,你會容易理解! 避免陷入高股息迷失 不過,要達到30%的年報酬,光靠定存就想達成這項艱鉅的任務,簡直是天方夜譚。比較實際的做法,是透過股票市場來圓夢!一般而言,選擇"定存股票"的獲利來自於「股息收入」及「資本利得」。在全球低利的條件下,動輒8~10%,甚至20%的高殖利率股票,儼然成為市場上最夯的投資標的!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公司本業獲利不佳,卻靠著業外收益的貢獻,如處分資產、匯兌收益等,美化帳面上的每股稅後盈餘(EPS),並維持配息一定水準,營造出「高獲利、高配息」的假象,吸引不知就裡的投資人搶進。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匯僑(2904),去年公司因處分業外資產,每股稅後盈餘大賺4.47元,公司也大方公佈配發現金股息4元,依當時的股價換算,現金殖利率高達12.58%,高居台股去年現金殖利率冠軍。這類公司台股幾乎年年可見,但後續填權息力道卻有氣無力。 順利填權息就能資產加值 因此,選擇投資公司的配股配息來源,最好還是要以本業的長期發展獲利為主。在操作方式上略分為兩類,一是買穩定的景氣循環股,如過去一般人熟知的定存股票,總是圍繞著中華電、中鋼、台塑…等公司,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類老牌公司的基本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很多好公司,如果買點錯誤,一樣會造成虧損的結果,試想中鋼(2002)買在50元以上的人、台塑(1301)買在110元以上的人解套了沒?也許未來可以,不過那也不知道要等配息配多少年了,名符其實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另一類則是較具成長趨勢的產業龍頭或贏家!比較過去五年中鋼及儒鴻的營運狀況,儒鴻(1476)因全球佈局完整,每股盈餘(EPS)近五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63.45%,反觀中鋼(2002)因同時受到煉鋼成本大增及景氣的雙重影響,獲利成長逐年倒退嚕!觀察兩家企業在股利發放的政策上,並無明顯差異,然而若以近五年於除權息當日買進持有至今的報酬率來比較,兩者則是相差了100倍以上。 投資不僅要賺股息收入 更要賺資本利得 儒鴻股價從去年我們拜訪時的70元左右,一路向上飆升至180元,大漲超過1.5倍,外資籌碼更是一路奮力增加。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59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