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治理污染 中国难蹈西方覆辙
中国CO2的年排放量上升至9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
《经济学人》发表文章,关注中国的污染问题。文章说,今天中国的许多城市犹如1819年诗人雪莱描述的伦敦——“拥挤的雾霾之城”。
犹如当年的英国,中国对发展致富的渴求超过对清新空气的需求。不过,中国开始治理污染要比英国“醒悟得早”。
中国或许可以重蹈用污染换取富裕的老路,但中国不能,原因有二:其一,英国当年经济腾飞之际,全球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与千年之前没什么区别,但今天,CO2的浓度逼近危险的445ppm临界点。
其二,中国太大了,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远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
污染
中国工厂排出的废气对周边居民造成直接影响。2013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程度是世卫组织安全标准的40倍;中国1/10的农业用地被化学品和重金属污染;一半的城市供水达不到使用标准,更别说饮用;北方地区空气污染导致人均寿命减少5.5年。
环境问题也带来抗议事件,政府以压制和缓冲两种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当局拘留了一些环保活动人士,并准备在环境诉讼案上采取更垄断的做法,限制司法的监督。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投入巨资治理环境,未来五年打算斥资2750亿美元提高空气质量,这相当于香港的GDP。
文章说,中国怎么治理环境是中国自己的事,但中国的污染有更广泛的影响。中国消耗了世界40-45%的 煤、铜、钢铁、镍、铝和锌;1990年以来,中国CO2的年排放量上升至9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欧洲,即便考虑到中 国出口的因素,这一数字仍然很大。
对策
中国政府试图降低这一数字,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发展迅速。不过,中国政府设定的减排目标和行政命令并不怎 么有效;国有企业和地方官员之间会达成交易,以求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不得不在减排目标上打折扣。即便是专制制度,中共 高层也需要对中低层官员的要求做出回应和让步。
文章说,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很脆弱:从绝对数量上说,中国生活在海平面高度的人口更多,海水上涨对中国的 威胁更大。中国领导人因此知道必须改变现行做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征收碳排放税。这样可以避免不透明和在减排上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政府已表示要这样做, 而且应该采取这一措施。
文章说,如果别国行动起来,中国的动力会更大,西方国家需要带这个头。
发达国家需要对中国减排措施提供资助,同样的钱,花在中国减排上的效果要优于用在本国。
文章最后说,对世界来说,中国之大有利有弊:中国的国策能带来全球变化,这点仅次于美国,如果中国继续排污,全球都会因此遭殃;如果中国能采取行动,减少排放,所有人都会得益。
(撰稿:高毅 责编:顾垠)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