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工業局昨(30)日針對鞏固機械業競爭優勢,提出長、短期強化方案。包括繼續推動控制器國產化、研發自主供應鏈、整合生產力4.0、加強人才培訓、推動併購等,短期也爭取切入航太、國際車廠供應鏈。
全球景氣趨緩、出口受阻,工業局提五大主力產業鞏固方案,自上周起每周向行政院長毛治國提專案報告。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說,若上周報告的半導體為「鎮國之寶」,此次的機械業就是「工業之母」。
呂正華表示,台灣機械產業面臨三大困境,因內需市場小,培養實力不易,多單機輸出,整廠整線方案輸出面臨很大挑戰;國際市場知名度不高;控制器的精密度有待更多研發投入。
另外,台灣工具機正面臨「雙面夾殺」危機,上有日本高階機種平價化,下有南韓、大陸中低階機種擠壓,市場定位不明,生存空間受限。
呂正華表示,解藥是尋求有發展利基的方案,例如切入航太機械、國際汽車大廠供應鏈。
工業局表示,未來20年,飛機數量將倍增,工具機需求將以每年10.4%的速度成長;若能推動工具機業與航太終端客戶合作,共同研發可供航太工業的工具機,將有機會增加工具機出口成長,而且航太等級的工具機價值也能提升三成 。
此外,也要推動工具機業與汽車大廠合作,切入國際汽車大廠供應鏈,也能擴大出口。
呂正華說,若能切入利基市場,提升工具機產業附加價值,獲利提升後,就不愁找不到高階人才,形成正向循環。
改為整廠整案輸出,融入生產力4.0的虛實整合後,也能打破產品與服務的藩籬,不只賣工具機,也賣長期的客製化服務。
工業局預估,今年機械產業產值約新台幣9,853億元,有逾六成機械銷往海外市場;全台有近1.7萬家廠商,從業人員近28萬人,中小企業比率高達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