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四, 5月 26, 2011

中朝关系热络与中国全面"左转"

金正日一年内三次到访中国,显示在去年朝韩关系紧张、韩国大幅缩减对朝援助之后,朝鲜急需来自中国的经济援助。但另一个问题却是:朝鲜对国际社会的强硬态度并未减弱,内部也没有走上对外开放道路的迹象;中国如此力挺朝鲜究竟是为了什么?

 朝鲜对华战略作用早已消失
            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早在八年前第二次朝核危机开始后,就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 的朝鲜,其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到底在哪里?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对中国的战略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充当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那么今天这一战略作用显然已 经不再存在。
            也有评论认为,朝鲜半岛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自然需要朝鲜来平衡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此说乍 听似乎有理,但仔细推敲却仍有问题:一个拥核和对外强硬乃至蛮狠的国家,实际上对中国的损害较之其对中国的虚幻的战略作用可能更大;而且中国为什么不用自 己手里的影响力,向朝鲜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用更符合国际文明社会的规则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近年对朝鲜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朝鲜的粮食和能源主要来自中国。因此,中国只要想运用手中的筹码,向朝 鲜施加压力,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而一个开放、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的朝鲜,显然也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遗憾的是,这十年,中国并没有这样做,或者说没有 运用十足的努力来这样做。这背后显然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中国内部"左转"导致对朝亲近
            这一更为深层的原因,就是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近年的全面"左转"倾向。早在几年前,香港媒体就盛传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一次内部讲话,称在意识形态和管理媒体的问题上要学习古巴和朝鲜。当时,很多人对此不信,但现在看来这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执政的这一代中国领导人,大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而且大都从事共青团和地方的工作,虽然对中国国情了解,但对 现代文明和法治精神却了解不多。因此,其比较熟悉的是"苏联情结"和"朝鲜情结"。这既表现在其对朝鲜的态度上,也表现其对苏联消亡原因的反思上。
            今年是苏联消亡二十周年。对于苏联解体和消亡,意识形态相同的中共高层自然有着切肤之痛,对此也进行过不少内部反思。然 而,其反思的逻辑是:苏联消亡,既有内部特权的原因,更多的是对意识形态和思想的过度放松,而非苏联制度的更深层原因。前几年有一部反思苏联消亡的纪录片 曾成为中共党内高级干部学习的素材,但这部纪录片得出的结论却是应更加严厉地管制人们的思想。
            对苏联如此,对朝鲜同样如此。近几年,中国内部社会矛盾激化;但北京面对矛盾,采取的方法不是继续发展法治、公民自由,并 杜绝政商勾结,而是进一步控制社会。因此,最近一段时间,社会管理成为中国上下的热门词,但北京高层强调的社会管理不是让社会自我管理,而是用意识形态手 法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近邻朝鲜虽然在国家安全上给中国造成许多麻烦,但在情感上却让北京感到异常亲近。近一年,中国接连派出主管政法的政治局常委和公安部 长访问朝鲜,中国高官在平壤甚至就金正恩接班一事,对朝鲜"解决了革命接班人问题"表示祝贺,一时间让人感到时空错乱,历史仿佛倒退回了上世纪五、六十年 代。
            据香港媒体分析,北京的研判是:正因为中国内部需要稳定,所以对外才需要象朝鲜这样的朋友。同时,北京对所谓海外敌对势力 颠覆政权阴谋的研判,也更增加了其对朝鲜的内在亲近感。因此,北京宁可承受再大的国家安全代价,也不愿抛弃朝鲜这一意识形态朋友。
作者:李崇光( 香港的中国问题分析员)
责编:叶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