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二, 5月 03, 2011

中國不再華夏,華夏不​在中國

最近有路過網友基於善意指教久遠,主題是對於定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之人種辯駁。這些辯稱的來源是非常有趣的,是值得久遠也寫一篇文章來分析的。




首先呢,久遠先提一些典故,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下的學術文章,其價值是很低等的,特別是,越是與政治態度有關的學術題材,期內容就越會是可疑而難以置信的。



具體的例證多不勝數,就以中華民族這題材來說,說穿了,不過就是滿州清國奴的自我美化表現而已,但這種自我阿諛的表現文章,竟然是能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術機構中,找到滿滿的論文的。



所以路過網友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復旦大學金力教授的研究,其可信度還是會與中華民族的論文題材一般可疑,畢竟這有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宣傳。首先,其取樣樣本數量與內涵是否被造假,就令人懷疑,



至於有發表的東西並不見得就是正確與客觀的證明。不過即便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還是會為了袒護其崇拜與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殖民統治,而廣為宣傳這些可疑的論文或文件,甚至於去盲信那些東西是一種真理。



路過網友曾提到,西方學者亦有基因研究,其實這些人口中所謂的西方學者,也並沒寫明是哪一位西方學者。既然路過網友不願意交代清楚,那久遠猜測,這說不定還是持用歐美國籍的中華民族學者所做的研究,為了圖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殖民統治中國的正當性,而宣稱那是「西方學者」。



久遠不能採信這一位路過網友提出的辨解,不過在下來久遠從其它方面,再提出一份支那人喜愛欺騙自己是漢人,是華夏後嗣的造假論據。



常聞支那人多自稱是炎黃子孫,來自同一血脈的民族,其實這是一種謊言,這種謊言只要對照百家姓就會發現這種謊言的荒繆,而顯露出其被編造的實態。



古中國華夏概念不談血統只談文化,這是因為所謂華夏的概念,其實是一種類同或共有類同生活文化的族群。那古中國人難道沒有血統概念嗎?其實是有的,但是這種概念與華夏無關,並且這概念對於是否為華夏族群的一員,也不存在其意義。



漢族特有的血種概念,通常稱為百家姓,為了明瞭這一點,久遠從頭略略談起一些百家姓的由來。華夏時期的社會型態,多為原住民部落,與我們現代看見的原住民都差不多,平均曰150人為一部落,每個部落通常會冠以一識別記號,這個記號就是姓。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擁有共同血緣關係的一個獨立部落。



以現在的民族觀來理解,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民族,例如台灣原住民有南島14民族,這就是以西方傳來的民族觀解讀的結果。但在華夏先民時代,這十四個部落並不被視為是十四個民族,而是十四種家族,宗族,血族,這個族內的每一代,名稱上都會繼承一個字或兩個字的姓氏,跟著血統一代傳一代,這就是今日被統稱為百家姓的原初,是不同於西方民族學的概念。



我們現代人常常會把華夏特有的宗族觀與現代所定義的民族觀混淆,我們一般所提的血統民族,那是現代民族學中特徵中的一項。但在漢學觀裡,則是把文化與血統分開,不同血統並不視為是個別的民族,而是不同的宗族、家族。



在華夏概念中,血族是血族,就是百家姓,同一姓氏的,那必然要有血緣上的關係,百家姓氏就是血族定義,這種概念深入於曾經共有華夏概念的每個人之中。就算是近一百年的三民主義中,作者孫文也曾提到,中國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便足可證明,就算歷經滿清血洗,在民國時代,這百家姓氏的家族與宗族觀念,是始終存在的。後來西風東漸,才把民族學中有關血統的定義一項運用來看漢人,這就會產生了觀念與概念上的混淆。



所以把支那人的血統立足主張拿去對照百家姓,就可知道支那人的思維如何錯亂而難以收拾。從百家姓的定義就知道,漢人血統自古就沒統一過,百家姓就是證據,每一戶人家的家譜就能證明了漢人的每一姓氏都有一個遠祖,從一開始就不是共有血種的集合族群。於是這一概念之下,華夷血統就有可能是同源的,華夷的分辨,就不會是從血統上來分辨。從血統上來分辨,在華夏的概念下,純粹是百家姓,而非華夷辨。



例如舉兩個人,一人名曰張三,另一人稱趙四。通常父死子繼,父子必然同姓,一代接一代。所以張三趙四兩位遠祖可能就是來自不同血統的張姓氏部落民以及趙姓氏部落民,兩者個共同交集是使用了漢姓,但是兩個部落民不一定通婚,更不一定血統同源,這就是以百家姓的觀點來詮釋這不同血統的宗族或家系。



所以果真要血統立族,參照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論,支那人除了「軒轅氏」之後,以及「姬」姓之後,通通不是漢人,就連漢高祖「劉」姓邦先生,都不是漢人,想當真正的炎黃子孫,首先就應自己歷代祖宗改姓姬,或改姓軒轅才符合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論。支那人的笑話說到這。



漢人自己百姓血統自古未曾統一,就算血統果真與日本韓國住民完全不同,亦不能為日本韓國非華夏之主張或論據,亦不符春秋大義之要旨。支那人意圖亂竄胡說,毀先聖訓,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殖民政治之大義,僅能視為是支那化的典型表現。



華夷之辨,主要差異還是在於生活文化與方式,如春秋云:「夷狄入中國

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歷史例證如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使其得到歷史上,被定義為漢人的歷史地位,成為「元」姓的漢人。如以血統將其視為是別族人,那就不是一種春秋大義觀。



而滿清入關,就是典型華夷變態:「大抵元氏雖入帝中國,天下猶未剃髮,今則四海之內,皆是胡服,中華文物蕩然無餘,先王法服,今盡為戲子軍玩笑之具……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此即大清為非漢統偽朝之義。



故云:「中國不再華夏,華夏不在中國」,就算中原百姓血統依舊,但文化被暴力變種,被迫成了滿州衣冠文族,。正所謂「華變於夷之態也」,這就是以春秋大義觀來述說的結論。



再來談談其它概念,就用近現代的政治學概念,從政治地位來觀察,漢人在大清的地位與大明的政治地位差在哪?



就明皇帝崇禎上吊遺言來看:「朕死無面目見祖于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憑賊分裂,勿傷百姓一個。」,顯然漢人百家姓地位在大明朝是被朱姓一族尊崇與被保護的,其他非朱姓之百家姓者,與朱姓血脈無關者,卻也在崇禎帝臨終時所顧念,是皇室朱姓一宗所認定的漢民百姓。



而到了大清,整個漢族族群通通掉到了社會最底層,幾乎全被「投充」,否則誅滅。清末革命時,尚有「寧贈友邦

不與家奴」的名言傳世,漢傳百家姓,盡皆當奴才。今日中國碩果僅存者,哪個滿清先祖不是被投充當了奴才而來的清國奴後裔?



明清一句改朝換代是輕描淡寫,身處於其中,飽受玷汙的漢人之後,絕無資格去否定其他未曾被玷汙的華夏諸部之地位。



最後,久遠說句最毒辣的,給那些想要用「血統」一說去駁斥日本韓國在中華文化中地位的支那人。如果支那人家裡還找得到族譜的,不訪回家查查自己先祖是否被蒙古或滿州人給玷汙過,然後勇敢的去面對,坦白,甚至公開,這會比較能令人尊敬與同情。



如果找不到,那也不奇怪。可能性有三,先祖某代精神面受不了而自己燒毀族譜,文革被毀的,或是本來就是外來民族之後,並無所謂族譜一事云云。



本來受到傷害應該要是引人同情的,支那人在元滿的歷史是受害者,是應該要引人同情的。但如果支那人硬要拿些非漢人歪理來辯駁,以袒護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殖民霸權為己任,拿些被摧殘而扭曲的外來文化當成中華正統來胡說八道,那麼支那人不但將得不到海外華人的同情,反而會更引來曾是同族人的鄙夷與仇視,就如同海外漢人痛恨著滿清時代,身著馬褂留著Q辮的清國奴一般。



崇禎臨死尚且自知死無面目見祖於地府,那些眼見胡人馬克思列寧無用思想掛在憲法頭頂的支那人,到底是為什麼能生得一張厚臉皮去吹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指責日韓非華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