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媒体看中国
世界媒体看中国:纽约时报登陆
字体大小
29.06.2012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之后,美国老牌大报《纽约时报》中文网本星期终于登陆中国大陆。但登陆的脚步,或登陆所踏之地明显摇晃。
*登陆之初议论纷纷*
在此之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这两家英美大报中文网已经登陆。因此,《纽约时报》登陆说起来也并非破天荒、开天辟地之举。
然而,或许《纽约时报》毕竟是《纽约时报》,所以在登陆之前便在中国受到特殊的待遇。该报在中国开设的新浪、搜狐、腾讯微博一度受到封杀,然后部分恢复。此景招致中国网民调侃道:
"纽约时报中文网取保候审恢复自由了吗?"
显然,发出这种调侃的网民认为,《纽约时报》的那些微博账号受到程度不一的封杀,是中国当局给该报的一个下马威,或是当局对该报打出的杀威棒。
也有网民对《纽约时报》中文网在中国是否能言论自由感到担心,如:
"吕尚彬: 《纽约时报》的中文版与英文版有差异吗?会不会按照'中国模式'进行自我调整?"(新浪微博)
不过,许多网民对《纽约时报》中文网对中国大陆媒体的积极影响立即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邱林川:《纽约时报中文版》刚开不久,这篇富士康的深度报导就被推到'中国版'热门文章的第二位。如果这发生在内地传媒,估计早被'低调'了。"(新浪微博)
邱林川在这里所说的《纽约时报》有关台资富士康公司设在中国的装配厂劳工工作条件的调查报导(题目为"iPad里的血与泪")的英文原文最初在今年1月下旬发表。
邱林川所说的这样的报导在中国大陆传媒会被"低调",则显然是指在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控制下,新闻媒体发表让中共及其政府(中央及地方中共机构及政府)不高 兴的报导,如发表跟政府提倡的大力引进外资政策相左的揭露外资工厂劳动条件恶劣的新闻报导,会受到当局的干预,不得不撤销或低调处理。
*《纽约时报》与新闻自由*
在美国,《纽约时报》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享有保障宗教和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为了表达自由、新闻自由,《纽约时报》多次跟美国政府打官司,并打赢了大多数重要的官司。
然而,中国是一个拥有特殊国情的国家。《纽约时报》进入中国,再次凸显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以及中国的表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缺乏。
在《纽约时报》进入中国之际,国际媒体的有关报导除了强调它进入中国的商业考虑(在中国争取高学历、高收入的高端读者,并以此获得广告收入)之外,也着重于该报所必须面对的中国特殊国情。
6月28日,也就是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登陆的当天,日本共同社发出报导说:
"《纽约时报》将服务器设在中国之外,以此避开中国当局的出版检查,贯彻该报的编辑方针。中国当局先前曾经在中国国内限制其英文网站的一部分报导的阅览。预计其中文网站也会成为被限制对象。该报表示,'希望中国当局能予以接纳。'"
法新社星期四从纽约发出的报导说,
"在被法新社问到就报导内容是否跟中国当局达成过任何协议的问题时,《纽约时报》发言人艾琳•默菲说,"没有。《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内容将由《纽约时报》决定。"
*彭博通讯社遇到麻烦*
就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在中国大陆登陆、该报中文网的微博账号遇到程度不一的"故障"、导致人们对《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新闻报导自由感到担忧之际,中国再传出报导财经新闻的美国彭博通讯社网站星期五在中国大陆遭到屏蔽的消息。
美联社星期五从北京发出报导说:
"中国屏蔽了在中国大陆的彭博网站。星期五,报导财经新闻的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报导,详述了即将成为下一届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的亲属所拥有的上亿美元的资产。"
"彭博社的报导指出,那些资产没有一笔能追踪到习近平、他的夫人、或他的女儿那里。报导说,也没有什么显示习近平本人或他的亲属有什么不当行为。"
尽管如此,彭博社网址在中国大陆还是被屏蔽。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彭博在中国遭遇屏蔽是因为在中共即将进行最高领导层换班之际,中共对有可能令人联想到高级领导人及其亲属贪污腐败的消息超敏感。
*外国媒体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外国媒体在中国遭遇富有中国特色的麻烦,并非仅限于《纽约时报》、彭博社。星期四,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登陆中国大陆之际,美联社记者黄敬龄(Gillian Wong)发表报导说:
"《华尔街日报》在10年前开始推出中文报导。《华尔街日报》网站虽然一度业绩平平,但该报主管人员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其中文网非常兴旺,每个月有 3500多万网页阅览。该报一位主管人员对一个商业团体表示,2010年,在发表了一篇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文章之后,其中文网网站被屏蔽了五个 星期,损失了一半的网页阅览。"
中文媒体一位不要透露姓名的记者表示,今天的中国,令人想到100年前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他说:
"当年老报人邵飘萍(1886 -1926)说过,不被北洋政府封过的报馆不算好报馆,没被北洋抓进监狱的报人不算好报人。纽约时报如何打这个擦边球,既在大陆落地,又能无愧于'纽约时 报'这四个字所代表的西方新闻价值和理念,并不容易。最后很可能又被封杀。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北京城头出现的这面新旗能打多久。"
*登陆之初议论纷纷*
在此之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这两家英美大报中文网已经登陆。因此,《纽约时报》登陆说起来也并非破天荒、开天辟地之举。
然而,或许《纽约时报》毕竟是《纽约时报》,所以在登陆之前便在中国受到特殊的待遇。该报在中国开设的新浪、搜狐、腾讯微博一度受到封杀,然后部分恢复。此景招致中国网民调侃道:
"纽约时报中文网取保候审恢复自由了吗?"
显然,发出这种调侃的网民认为,《纽约时报》的那些微博账号受到程度不一的封杀,是中国当局给该报的一个下马威,或是当局对该报打出的杀威棒。
也有网民对《纽约时报》中文网在中国是否能言论自由感到担心,如:
"吕尚彬: 《纽约时报》的中文版与英文版有差异吗?会不会按照'中国模式'进行自我调整?"(新浪微博)
不过,许多网民对《纽约时报》中文网对中国大陆媒体的积极影响立即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邱林川:《纽约时报中文版》刚开不久,这篇富士康的深度报导就被推到'中国版'热门文章的第二位。如果这发生在内地传媒,估计早被'低调'了。"(新浪微博)
邱林川在这里所说的《纽约时报》有关台资富士康公司设在中国的装配厂劳工工作条件的调查报导(题目为"iPad里的血与泪")的英文原文最初在今年1月下旬发表。
邱林川所说的这样的报导在中国大陆传媒会被"低调",则显然是指在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控制下,新闻媒体发表让中共及其政府(中央及地方中共机构及政府)不高 兴的报导,如发表跟政府提倡的大力引进外资政策相左的揭露外资工厂劳动条件恶劣的新闻报导,会受到当局的干预,不得不撤销或低调处理。
*《纽约时报》与新闻自由*
在美国,《纽约时报》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享有保障宗教和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为了表达自由、新闻自由,《纽约时报》多次跟美国政府打官司,并打赢了大多数重要的官司。
然而,中国是一个拥有特殊国情的国家。《纽约时报》进入中国,再次凸显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以及中国的表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缺乏。
在《纽约时报》进入中国之际,国际媒体的有关报导除了强调它进入中国的商业考虑(在中国争取高学历、高收入的高端读者,并以此获得广告收入)之外,也着重于该报所必须面对的中国特殊国情。
6月28日,也就是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登陆的当天,日本共同社发出报导说:
"《纽约时报》将服务器设在中国之外,以此避开中国当局的出版检查,贯彻该报的编辑方针。中国当局先前曾经在中国国内限制其英文网站的一部分报导的阅览。预计其中文网站也会成为被限制对象。该报表示,'希望中国当局能予以接纳。'"
法新社星期四从纽约发出的报导说,
"在被法新社问到就报导内容是否跟中国当局达成过任何协议的问题时,《纽约时报》发言人艾琳•默菲说,"没有。《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内容将由《纽约时报》决定。"
*彭博通讯社遇到麻烦*
就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在中国大陆登陆、该报中文网的微博账号遇到程度不一的"故障"、导致人们对《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新闻报导自由感到担忧之际,中国再传出报导财经新闻的美国彭博通讯社网站星期五在中国大陆遭到屏蔽的消息。
美联社星期五从北京发出报导说:
"中国屏蔽了在中国大陆的彭博网站。星期五,报导财经新闻的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报导,详述了即将成为下一届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的亲属所拥有的上亿美元的资产。"
"彭博社的报导指出,那些资产没有一笔能追踪到习近平、他的夫人、或他的女儿那里。报导说,也没有什么显示习近平本人或他的亲属有什么不当行为。"
尽管如此,彭博社网址在中国大陆还是被屏蔽。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彭博在中国遭遇屏蔽是因为在中共即将进行最高领导层换班之际,中共对有可能令人联想到高级领导人及其亲属贪污腐败的消息超敏感。
*外国媒体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外国媒体在中国遭遇富有中国特色的麻烦,并非仅限于《纽约时报》、彭博社。星期四,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登陆中国大陆之际,美联社记者黄敬龄(Gillian Wong)发表报导说:
"《华尔街日报》在10年前开始推出中文报导。《华尔街日报》网站虽然一度业绩平平,但该报主管人员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其中文网非常兴旺,每个月有 3500多万网页阅览。该报一位主管人员对一个商业团体表示,2010年,在发表了一篇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文章之后,其中文网网站被屏蔽了五个 星期,损失了一半的网页阅览。"
中文媒体一位不要透露姓名的记者表示,今天的中国,令人想到100年前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他说:
"当年老报人邵飘萍(1886 -1926)说过,不被北洋政府封过的报馆不算好报馆,没被北洋抓进监狱的报人不算好报人。纽约时报如何打这个擦边球,既在大陆落地,又能无愧于'纽约时 报'这四个字所代表的西方新闻价值和理念,并不容易。最后很可能又被封杀。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北京城头出现的这面新旗能打多久。"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