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卫视 / 世界媒体看中国
世界媒体看中国:北京暴雨后
字体大小
07.23.2012
"雨后"几十年前曾经是一个让千百万中国高中生感到害怕的高考作文题,因为这样的一个题目会让那些对自己的作文能力没有很大信心的学生感到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那种为难,让他们害怕无话可说,或害怕不知从何说起。
物换星移,时光流转,这个周末的北京暴雨后,"雨后"这样的题目显然让中国人有太多的话要说。只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中国今后是否会以"北京暴雨后"作为高考作文题。
*天灾各国都会有,然而……*
说起暴雨之类的天灾,各国都难免遭遇。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大环境,更使气象灾害变得比以前更频发。
说到天灾各国都难免遭遇,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之一《日本经济新闻》星期天发表的驻北京记者森安健的报道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森安健报道的题目是:"北京也降大雨,三万人避难 是为观测开始以来最大(的大雨)。"报道中提到从21日到22日黎明前时分,大雨导致北京政府所说的37人死亡,3万多人紧急疏散,21日北京首都机场将近500个航班取消。
在森安健的报道之下,《日本经济新闻》的网站还列出了三条日本的大雨新闻:
"九州北部预计有非常的大雨 对(可能由此而来的)灾害有关当局高度警惕"
"北陆和九州北部地区预计有豪雨 福井在1小时内降雨100毫米"
"九州北部预计将有大雨 局部地区1小时内降雨40厘米"
*暴雨之后的激烈质疑*
天灾各国都会有,天灾之后各国公众都可能对政府当局的种种作为或不作为提出种种批评。但中国毕竟是中国,北京毕竟是中国的北京。北京暴雨成灾之后,中国人提出的质疑自然有中国的特色。
美联社记者欧蕾珊(Alexa Olesen)从北京发出报道说:
"在中国首都星期一应对60年来最大的豪雨造成的洪水灾害(其中包括导致37人死亡)之际,人们提出一系列问题,质疑北京是否为了推进现代化而牺牲排水系统这样的基本基础设施。"
在中国,人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呢?欧雷珊的解释是:
"北京投入了百亿千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其现代化,其新建设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著名的比赛场地,全世界规模第二的机场,多条新地铁线,令人眩目的一座座摩天大楼。与此同时,排水之类的基础设施显然被忽视。"
*北京,首善之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自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首善之区"。中国当局对北京的建设投资可谓不遗余力。甚至在当局1950年 代蛮横推行所谓的"大跃进"导致人造大饥荒、千百万人在饿死的时候,当局依然是继续在北京大兴土木,耗费当时的巨资建设了所谓的"十大建筑"。
进入1990年之后,随着中国当局的财力更加雄厚,当局对北京的建设投资更是不计其数(具体总数到底是多少,目前显然依然是中国国家机密),用"百亿千亿美元"来形容大概只会失之于不足,而不会失之于夸张。
然而,一场大雨之后,北京居然是这个样子。北京的这种"新面貌"成为众多的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在中国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尤其如此。例如:
"死神魅影1990: 愿政府能做点什么!一座老都城,经历万千风雨,去年暴雨历历在目,今年暴雨犹如一场灾难,在现在科学技术先进的时代,一个弱智的排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说明这座城是个豆腐渣工程,早晚得付出代价!现在我们只能求天!这说明什么?说明政府无能。"
"老黄金眼:地地道道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北京市的预警系统、排水系统全线瘫痪,对这场暴雨未作任何预警服务,并及时将淤塞的水排泄掉,导致大量人因此伤亡。在相当大程度上说,这场灾难是由政府无所作为造成的,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和中国的原形*
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过去的中国。
但今天的中国毕竟还是跟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纠结的中国。
在北京暴雨成灾之后,中国官方媒体再度全力开动起来进行主旋律宣传,大力宣讲政府部门或政府工作人员全力抗洪救灾、在灾害面前北京人如何展现大爱相互帮助这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好,共产党领导好,从而展示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旧貌。
然而,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过去的中国。所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也在星期一发表了题为"大暴雨冲出中国现代化的原形"的社评。
社评以中国官方媒体所罕见的坦率说:
"37条生命的逝去令人悲伤,而他们是在中国抗灾能力本应最强大的城市不幸遇难的。这一事实带来的额外感叹或许会在中国长留很久,北京这场雨应该给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做一次质的修正。"
"这场大暴雨致使37人遇难,是全北京的悲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污点。但让这次灾难也成为一个起点吧。深刻的反思是必须的,它应从政府开始,一直向全社会延伸。"
*官方媒体回避的话题*
"大暴雨冲出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也冲出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原形,中国当局的社会控制手段的原形。
北京大雨洪水之后,是洪水般杀到的中国网民上千万条的评论。新浪微博显示,中国公众、网民不但对他们所认为的政府的无能提出强烈的批评,也对中共当局操纵控制新闻媒体、把他们当作傻子来玩弄的做法提出强烈的抨击:
"新闻解读:文人与记者就是有能力化腐朽为神奇,明明一场暴雨,把首都公共设施的短处完全暴露出来,新闻里却是满是'友爱北京,北京人的守望相助"等,成了主旋律,而质疑、问责全部消声。......'
"小young茼蒿:昨天中午看中央台新闻只提到北京昨夜大雨,1分钟而过,然后大篇幅介绍菲律宾、朝鲜、俄罗斯人民受暴雨影响,滥操什么心......"
*当局未用手机短信发警报*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手机用户之多,足以构成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倡导"与时俱进"的中国当局充分利用手机短信进行社会控制,舆论控制,导致千百万中国用户抱怨政府短信也成为最大的垃圾短信的来源之一。
然而,在北京暴雨成灾之前,北京当局却没有通过手机短信对手机用户提出警告。在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批评之后,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表示:"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
对曲晓波的这种说法,中国网民提出了激烈的驳斥抨击。网名"光远看经济"的网民在新浪微博发表的驳斥可说是一个典型:
"事实是,你连一个短信都没有发。'两会'的时候,你无孔不入的提醒大家维持社会秩序;春节的时候,你无孔不入的通过短信要求大家遵守燃放规定,暴雨来的时候,你就开始说发短信有障碍了。你可真不要脸到极致。"
截至目前,中国当局利用天灾来宣传执政党好、以及莫名其妙地没有用手机短信发出灾害预警,这些话题依然是中国官方媒体回避的话题。
*网民反应,国际话题*
中国网民对北京暴雨成灾的反应,也成为国际媒体的一个重要话题。法新社星期一发出报道说:
"截至星期一,将近9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众多的新浪微博发贴,表达他们对官方没有发布灾害警告、以及北京排水系统陈旧落伍不能应对星期六暴雨的愤怒。"
路透社星期一发表记者白宾(Ben Blanchard)的报道,也提到了中国网民就暴雨成灾问题对政府提出的质疑。但是,在报道暴雨给北京带来灾害的同时,白宾也指出了暴雨给北京带来的一件好事:
"官方的空气质量状况在暴雨之前是不健康。但到了星期天则是'优'", 空气明显地没有通常的那种刺鼻的味道。
物换星移,时光流转,这个周末的北京暴雨后,"雨后"这样的题目显然让中国人有太多的话要说。只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中国今后是否会以"北京暴雨后"作为高考作文题。
*天灾各国都会有,然而……*
说起暴雨之类的天灾,各国都难免遭遇。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大环境,更使气象灾害变得比以前更频发。
说到天灾各国都难免遭遇,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之一《日本经济新闻》星期天发表的驻北京记者森安健的报道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森安健报道的题目是:"北京也降大雨,三万人避难 是为观测开始以来最大(的大雨)。"报道中提到从21日到22日黎明前时分,大雨导致北京政府所说的37人死亡,3万多人紧急疏散,21日北京首都机场将近500个航班取消。
在森安健的报道之下,《日本经济新闻》的网站还列出了三条日本的大雨新闻:
"九州北部预计有非常的大雨 对(可能由此而来的)灾害有关当局高度警惕"
"北陆和九州北部地区预计有豪雨 福井在1小时内降雨100毫米"
"九州北部预计将有大雨 局部地区1小时内降雨40厘米"
*暴雨之后的激烈质疑*
天灾各国都会有,天灾之后各国公众都可能对政府当局的种种作为或不作为提出种种批评。但中国毕竟是中国,北京毕竟是中国的北京。北京暴雨成灾之后,中国人提出的质疑自然有中国的特色。
美联社记者欧蕾珊(Alexa Olesen)从北京发出报道说:
"在中国首都星期一应对60年来最大的豪雨造成的洪水灾害(其中包括导致37人死亡)之际,人们提出一系列问题,质疑北京是否为了推进现代化而牺牲排水系统这样的基本基础设施。"
在中国,人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呢?欧雷珊的解释是:
"北京投入了百亿千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其现代化,其新建设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著名的比赛场地,全世界规模第二的机场,多条新地铁线,令人眩目的一座座摩天大楼。与此同时,排水之类的基础设施显然被忽视。"
*北京,首善之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自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首善之区"。中国当局对北京的建设投资可谓不遗余力。甚至在当局1950年 代蛮横推行所谓的"大跃进"导致人造大饥荒、千百万人在饿死的时候,当局依然是继续在北京大兴土木,耗费当时的巨资建设了所谓的"十大建筑"。
进入1990年之后,随着中国当局的财力更加雄厚,当局对北京的建设投资更是不计其数(具体总数到底是多少,目前显然依然是中国国家机密),用"百亿千亿美元"来形容大概只会失之于不足,而不会失之于夸张。
然而,一场大雨之后,北京居然是这个样子。北京的这种"新面貌"成为众多的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在中国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尤其如此。例如:
"死神魅影1990: 愿政府能做点什么!一座老都城,经历万千风雨,去年暴雨历历在目,今年暴雨犹如一场灾难,在现在科学技术先进的时代,一个弱智的排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说明这座城是个豆腐渣工程,早晚得付出代价!现在我们只能求天!这说明什么?说明政府无能。"
"老黄金眼:地地道道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北京市的预警系统、排水系统全线瘫痪,对这场暴雨未作任何预警服务,并及时将淤塞的水排泄掉,导致大量人因此伤亡。在相当大程度上说,这场灾难是由政府无所作为造成的,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和中国的原形*
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过去的中国。
但今天的中国毕竟还是跟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纠结的中国。
在北京暴雨成灾之后,中国官方媒体再度全力开动起来进行主旋律宣传,大力宣讲政府部门或政府工作人员全力抗洪救灾、在灾害面前北京人如何展现大爱相互帮助这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好,共产党领导好,从而展示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旧貌。
然而,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过去的中国。所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也在星期一发表了题为"大暴雨冲出中国现代化的原形"的社评。
社评以中国官方媒体所罕见的坦率说:
"37条生命的逝去令人悲伤,而他们是在中国抗灾能力本应最强大的城市不幸遇难的。这一事实带来的额外感叹或许会在中国长留很久,北京这场雨应该给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做一次质的修正。"
"这场大暴雨致使37人遇难,是全北京的悲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污点。但让这次灾难也成为一个起点吧。深刻的反思是必须的,它应从政府开始,一直向全社会延伸。"
*官方媒体回避的话题*
"大暴雨冲出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也冲出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原形,中国当局的社会控制手段的原形。
北京大雨洪水之后,是洪水般杀到的中国网民上千万条的评论。新浪微博显示,中国公众、网民不但对他们所认为的政府的无能提出强烈的批评,也对中共当局操纵控制新闻媒体、把他们当作傻子来玩弄的做法提出强烈的抨击:
"新闻解读:文人与记者就是有能力化腐朽为神奇,明明一场暴雨,把首都公共设施的短处完全暴露出来,新闻里却是满是'友爱北京,北京人的守望相助"等,成了主旋律,而质疑、问责全部消声。......'
"小young茼蒿:昨天中午看中央台新闻只提到北京昨夜大雨,1分钟而过,然后大篇幅介绍菲律宾、朝鲜、俄罗斯人民受暴雨影响,滥操什么心......"
*当局未用手机短信发警报*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手机用户之多,足以构成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倡导"与时俱进"的中国当局充分利用手机短信进行社会控制,舆论控制,导致千百万中国用户抱怨政府短信也成为最大的垃圾短信的来源之一。
然而,在北京暴雨成灾之前,北京当局却没有通过手机短信对手机用户提出警告。在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批评之后,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表示:"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
对曲晓波的这种说法,中国网民提出了激烈的驳斥抨击。网名"光远看经济"的网民在新浪微博发表的驳斥可说是一个典型:
"事实是,你连一个短信都没有发。'两会'的时候,你无孔不入的提醒大家维持社会秩序;春节的时候,你无孔不入的通过短信要求大家遵守燃放规定,暴雨来的时候,你就开始说发短信有障碍了。你可真不要脸到极致。"
截至目前,中国当局利用天灾来宣传执政党好、以及莫名其妙地没有用手机短信发出灾害预警,这些话题依然是中国官方媒体回避的话题。
*网民反应,国际话题*
中国网民对北京暴雨成灾的反应,也成为国际媒体的一个重要话题。法新社星期一发出报道说:
"截至星期一,将近9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众多的新浪微博发贴,表达他们对官方没有发布灾害警告、以及北京排水系统陈旧落伍不能应对星期六暴雨的愤怒。"
路透社星期一发表记者白宾(Ben Blanchard)的报道,也提到了中国网民就暴雨成灾问题对政府提出的质疑。但是,在报道暴雨给北京带来灾害的同时,白宾也指出了暴雨给北京带来的一件好事:
"官方的空气质量状况在暴雨之前是不健康。但到了星期天则是'优'", 空气明显地没有通常的那种刺鼻的味道。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