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三, 8月 08, 2012

[G4G] 亚太报道 学者:铁路系统的央企自查难解招标腐败

亚太报道

学者:铁路系统的央企自查难解招标腐败

2012-08-07

随着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案情的陆续曝光,多家央企涉入高铁招标腐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近日,官方要求参与承建高铁项目的多家中央企业开展自查自报整顿。但在铁道系统政企不分的体制中,“自查”模式能否奏效,却引起舆论的质疑。

近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以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几家中央级企业分别开展承建高铁的招投标问题整治活 动。中国《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说,这一系列行动是依照国资委的要求,重点查处多家央企有关好处费、违规转分包以及违规转让、出借资质证书等问题的自查自 报工作。

中国铁路系统日前内部通报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涉嫌违纪的六大问题。通报列举的其中一项贪腐问题是刘志军曾为山西女商人丁书苗谋取中标30亿元的项目。而丁书苗涉案30亿元中的24亿即为铁路项目中介费用,其所应对的工程总造价就高达1800亿元之多。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部副总监何亮亮认为,中国铁路招投标过程中腐败问题,与其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
“金 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资金就用于高铁建设,所以中国出现了高铁大跃进。一方面高铁建设速度很快,其中也隐藏着 严重的腐败问题,最近公布的刘志军和山西商人丁书苗之间的,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勾结,权钱交易,金额确实是巨大的。虽然在中国贪污是很普遍的现象,关键就 是在于铁道部本身是一个政企不分的部门,或者说它即是政府的一个部,但是它又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基本上它是不受约束的。”

《第 一财经日报》星期二的报道说,仅以国家审计署在2009至2011年连续3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为例,招标过程中涉及的“好处费”问题为最显眼 的腐败现象。另外,招标不规范甚至规避招标、“内定”招标和排斥潜在投标人以及系统性扭曲招标时限、任意缩短时限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表示,所谓规范高铁招标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审计的重点,但由于中国行政机制及铁路系统内部的原因,自我审查方式已难以根本遏制腐败的发生:

“就 目前来讲,如果只是验资产,可能会改变一些问题。但实际上要指望这个很难的,因为铁路这个领域应该说太大,政府各个部门本身也是信息透明公开比较差一些, 而且很多方面形成了一些长期的一些习惯。对于企业本身来讲,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管,但是国有企业特别大的话,比如它在属地化,属地化的地方,实际上地方政府 很难去监管国有企业,而且国有企业那些领导人很多都是跟高层政治家有密切关系的。这种情况下的监督实际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何亮亮则指出,中国高铁建设在经济增长趋缓的现状下有可能因中央再次投资基建而有所升温。但由于一系列腐败案件的曝光及安全事故,显然铁道系统的改革已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

“刘 志军安案件出来以后,国务院对铁道部的约束有所增强。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本身不变动的话,这个弊端还是难以避免的。其实在中国,铁道部是唯一一个独立 性很强,一个半军事化管理的部门。虽然一直有强烈的呼声,要求政企分开,让铁道经营可以市场化,或者企业化,但是看来中央政府不同意。铁道部门自己也是一 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我相信,真正的改革必须是铁道部的政企分开,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增长减弱的趋势,所以,也有人在提议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我 想就铁道部门来说,已经不可能像08年那样,把中央对基建投资的相当一部分交给铁道部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则认为,铁道部由于常年的政企不分体制已很难主动自我革新。倘若没有督查部门的介入和公众舆论监督,通过央企自查开启所谓的“阳光招标”,恐怕也只能是走走过场而已。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