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四, 4月 25, 2013

吃頓大地合一的饗宴,和農村一起快樂!


【好心肝.好健康】電子報提供您最正確的保肝之道、最即時的肝病治療新知,以及與您切身相關的健康訊息。 週末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牙祭?一個人可以去哪家咖啡館坐坐?就讓【迴紋針.食攝幸也週報】當你的美食千里眼!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第159期】
2013.04.25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訂閱
 

請赤腳入場, 吃頓與大地合一的饗宴

 

作者:王思涵 │ 攝影:張智傑】

一般來說,我們很少特別到陌生農村旅遊,除非在熱門風景區,否則傳統農村都在自家吃飯,哪有東西可以吃。但,去年網路上開始流傳一些照片:人們在各式各樣收割後的稻場,優雅享受精緻的法式料理,談笑風生,令人心生嚮往。這樣顛覆傳統用餐印象的一頓飯,可不是辦桌,一個人要價1666元,從去年秋冬延燒到今年春夏,成為台灣最熱門的訂位饗宴──「稻田裡的餐桌計畫」。

去年10月,發起團隊幸福果食在網路群眾募資平台上號召體驗贊助者,原訂第一季目標6萬元,結果籌得16萬4434元;第二季目標10萬元,最後獲得34萬6000多元的贊助,回響熱烈,完全超出預期。活動至今舉辦18場,超過600人參與,其中不乏國內龍頭企業私人包場,連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早早與家人前往體驗。

傍晚入席後,先自由彩繪再開動

稻田裡的五星料理是吸引大家趨之若鶩的主因嗎?還是噱頭?

3月6日,我們來到宜蘭三星有機行健村的張美阿姨家,參與一間知名企業的百人包場餐會,主管希望藉由這場特別的旅遊餐會為員工打氣。這也是活動開辦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場。

餐會下午4點半開始,但人陸陸續續先在4點鐘抵達,因為稻田裡的餐桌計畫,與其說是吃一頓飯,不如說是一場以食為主,大地為舞台的「行動劇」。

到了現場,不是先吃飯,而是先畫畫!創辦人之一、原為知名策展人的Aguce帶著大家在行健溪畔以粉筆自由彩繪、拍照。拉到餐會前,還有手心萌的活動:人人手捧一在地食材,特寫拍攝,象徵守護台灣。 隨著薄暮將至,海岸山脈與太平山的稜線層次分明,遠遠夾抱著豐產的蘭陽平原,而十幾張點上燭火的白色餐桌就擺在波斯菊搖曳的休耕稻場間,中間空地還有投影打在稻梗上的裝置藝術,並升起兩爐紅色的天燈,四周掛上黃色燈泡的帷幕,營火圍繞,圳溝的水流聲汩汩,赤腳感受著泥土的呼吸,那種說不出來的歡欣,大概就是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宣傳報導裡頭,隱藏版的五感饗宴。

此時的景色迷離而奇幻,沒有一個時刻不是獨一無二,在微醺的氣氛中,第一道由當天現採的當地食材所組成的沙拉也上桌了,而原來因為脫鞋入場感到不自在的人們,隨著在田野間跑來跑去跟同事拍照歡笑,神情也漸漸鬆緩。

感受農村熱情與純樸,找回自己的農村DNA

當天餐點走南歐風,開盤五顏六色的現摘生菜、南瓜濃湯、三星蔥油餅、自包當地食蔬風味的春捲、烤牛排以及最後的甜點米奶酪,都是由五星級飯店的主廚,也是農家子弟的師傅所做,品質有一定的保證。

儘管出餐的時候有點亂、廁所的動線配置仍待改善、用餐時成群草蚊子在頭頂飛、夜深時幾乎看不到菜色,都無損這個晚上大家所重新感受農村純樸與大自然不可思議的力量。

由於當天是包場,人數又多,否則參加稻田裡的餐桌計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結識一群對回到農村熱情、有想法的好朋友,包括當地農家、主辦團隊或一同用餐的賓客,譬如,當天協助主辦團隊的義工很多都是先前來吃飯的客人,而且橫跨六年級到八年級。就連記者當天採訪,除了也得小小「換工」外,還一直被慫恿「棄筆從農」,哭笑不得。

創辦人之一簡家旗說,台灣大部分的人往前回推兩代,定是務農,所以「人」才構成台灣最美好的風景。 在一場用餐快閃行動劇結束後,從此有了志同道合的夥伴,繼續一起找回自己的農村DNA,大概也是參加稻田裡的餐桌計畫最好的禮物。

如何參加幸福果食的農村行動劇?

.贊助稻田裡的餐桌計畫,當食客,也是一次創作者。

.提出你的農村夢想,當夢行者。幸福果食團隊幫你找舞台實踐。

.加入幸福果食團隊,當共同創辦人。

.參與今年9月的大地藝術季,擔任工作團隊或是提出你的展覽計畫。

幸福果食揪大家參加大地藝術季

幸福果食團隊今年4月將登記立業,主要創辦成員幼時均是農家子弟,包括:前音樂圈人廖誌汶、前金融圈人簡家旗、策展人Aguce與心理醫師張惠凱。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農村美術館:農田變展場、阿嬤是畫家

認養海稻米,收藏東海岸的部落故事

【作者:王思涵】


從嘉義高鐵站跳上計程車,往台南白河的方向走,約15分鐘,車子會行經樟香隧道,兩排筆直高聳、剛吐新綠的樟樹屹立在青綠田野。

穿行而過,我們彷如宮崎駿《神隱少女》的女主角千尋,從此誤闖奇幻世界,因為接下來進入的農村看似靜謐,卻隨時會撞上色彩繽紛的道具、建築與人物。

如果你還以為農村就是落後寂寥,種田人都是艱苦人,快來土溝看看吧!這裡有一座世界獨一無二的美術館,沒有白牆,沒有警戒線,不需保持安靜,展覽隨四季換檔,展品要靠你自己問路、探險與挖掘,絕對會是你人生中「玩」得最開心的一個美術館。

「旅遊終點不是目的,發現才是樂趣!」帶著土溝農村美術館執行長黃鼎堯這句探險錦囊,我們出發。

農村美術館,這有攝影展、阿嬤畫展

第一站,先到雜貨店買套票。雖然美術館開放一般大眾,不花錢也能入場,但這套票內含美術館探險地圖、當季「村之屋紀念展覽」簡介,還有腳踏車免費租用?一張、紀念明信片、美術館貼紙,最後回家,還有1公斤包裝精美的後壁白米可品嚐,太划算了,何樂不為。

打開探險地圖,原來村之屋當代藝術展覽散布在村內,共有12處。我們先朝離雜貨店最近的一個點「張宅」探路,藝術家張騰元以錄像呈現移民問題。同條街上的旁巷屋宅,還有以傳統戲曲視覺油畫為主的野村祐,以及以鋼鐵焊雕創作特色聞名的劉丁讚等,風格多元,讓人大開眼界。

而最能跟農村呼應的大概是兩場攝影展:張良一的「站在田中央」,就在馬路邊收割地稻場上,適合黃昏時刻欣賞默禱。而土溝當地的知名攝影師廖曉和在民宅外牆一系列的稻草人展,也讓人震撼。

但展覽中,最「促醚」(台語:有趣)的當屬「鄉情畫室」了,四位阿嬤童心十足的畫作,絕對帶給你溫暖的力量。85歲包阿嬤家,客廳就是展場。不會寫字的她,剛開始拿畫筆只敢點狀塗鴉,現在她可以一筆一畫用各種顏色描繪她的農村生活。

實不相瞞,其實走訪一整天,我的村之屋探險地圖達成章竟然蓋不到一半,因為農村裡有太多令人分心的好玩事物了。

將農村生活美學拋光,種田人也能很優雅

首先,土溝歷經十年社造,南藝大學生、藝術家與村民累積厚實的默契,有別於一般公共藝術,前衛卻突兀,在土溝,藝術是將農村的生活美學拋光,告訴大家:農村未必悲情落伍,種田人也可以很優雅。

以竹仔腳來說,鄉下常見的大紅棉被花,大剌剌的畫在牆壁上與曬棉被相呼應;還有剛插秧的稻田邊,兩組奇形怪狀的馬賽克拼磚對座桌椅,取名「坐十分鐘的陶淵明」,農人可以對坐下棋,閒情逸致又幽默至極。 在農村晃蕩,還有許多離題的時刻。例如,差點迷路時,陪伴我們的導覽魏婉如,帶我們繞了一段她的私房小巷,找到一面白河地震後興蓋的老牆,竟然木板、稻桿與紅磚並存,而巷口的蓮蕉花逆光盛開,寧靜耀眼。

時逢蜜番茄採收的季節,我們兩度停下,接受阿嬤的親切款待,享用美味鮮採的蜜番茄,而且一次嚐了三種品種,閒話家常。

更幸運的是,土溝不時舉辦分享會,當天我們遇上村之屋展覽的創作者,便在夢想小屋的磚橋上,聽農村武裝青年阿達自彈吉他,在大提琴伴奏下深情唱〈望水〉。橋下生態豐富、有「水水之夢」稱號的水圳溝,十多隻白紋蝶在盛開的白花叢裡飛舞;而遠景,漆著水藍色門廊的三合院庭埕外,金黃色芒果花盛開搖曳。春日暖陽下的嘉南平原,停下步伐發呆也美好。

原來,小小農村,真開始探險,一天根本不夠。儘管不乏大型旅行社與遊覽車上門談合作,但年輕人跟在地人不願急就章發展觀光,也讓土溝一如陶淵明描繪安樂嫻好的桃花源,芳草鮮美,有良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者盛情,有緣人才得其門而入。

土溝農村美術館團隊

     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團隊,來自四位從學生時期就在土溝蹲點創作、畢業後續留土溝生活與開公司的年輕人。他們分別是優雅農夫藝術工廠的執行長黃鼎堯,負責人陳昱良,以及水牛設計部落的負責人呂耀中、執行長張龍吉。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作者:王思涵】

現在吃飯不僅講究美味,「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也日益普及,大家開始注重食材生產地,連大型連鎖店對於契作的「生產履歷」,也不敢掉以輕心。

只是,宣傳單上一抹小農的微笑、一小段的奮鬥故事,加上一紙檢驗認證,可以保證吃得安心,卻遺漏了從餐桌到產地的各種「關係」,包括人與土地、作物與生態、消費者與生產者等。少了關係,也就少了一份用食的感情與用心。而探尋、認養、參與生產作物的旅程,就是建立關係的最好方式。

所幸,現在愈來愈多產地邀請大家「入股」,像是賴青松所創立穀東俱樂部等;或是開放插秧收割「換工」的深度體驗活動,如南澳自然田等。

到石梯坪賞美景,還可聽部落故事

其中,去年成功復育的花蓮石梯坪濕地,實屬特別。

一來,稻穗搖曳的水梯田是台灣幾乎消失的濕地風景之一,近年僅貢寮、八煙與石梯坪等三處自然復育成功,又只石梯坪靠海,入秋金黃色的稻浪接著藍天大海,景色美不勝收。

二來,石梯坪的復育之路還關係一個可能消失命脈的部落故事。 還有,石梯坪所培植的「海稻米」,被譽為「聽太平洋唱歌長大的海稻米」,意象與風味都十分地獨特。去年底,有幸收到一小包,先別說命名多引人遐想,海稻米的米粒圓潤小巧,貌不驚人,打開包裝,卻香氣陣陣如桂花,掏洗後放電鍋,熟成的香味更是讓人無法做其他事。

什麼樣的土地可以孕育如此幸福的味道?沿著台11線南下,開往海稻米的故鄉──花蓮豐濱鄉石梯坪,右側是海岸山脈,左是太平洋,如此連綿數十公里,在山海間穿行,心情漸開闊,忽見一階一階稻田向海延伸,內有高聳香菇藝術裝置的水田就抵達了。

探訪海稻米,一定要拜會海稻米的推手舒米•如妮──來自阿美族港口部落的女兒。已屆中年的舒米,戴著頭巾,一身藝術家的氣息,聲音沉緩有磁力,因忙碌顯得疲倦的黑色大眼也有照看土地慈母的溫柔。

大部分的時間,舒米都在石梯坪水梯田旁的瀰漫咖啡與升火工作室,跟她攀談,可以聽到很多部落的故事、老人的智慧、以及她對部落創作與觀光發展的觀察等。

自然復育歷程艱,卻產得好滋味海稻米

我們在整地插秧的農忙時節到,舒米另有訪客,正忙得不可開交,導覽的工作交給她的兒子、也是在石梯坪經營瀰漫咖啡的王亞梵。

花蓮天氣有個規律:早上晴日,中午轉陰,下午落雨,看不到碧海藍天,水梯田又因整地顯得雜亂,拍不到整齊劃一如風景明信片的景緻,我們有些失望。

但真正走過田埂,才曉得在山海間掙地的水梯田,不能用一般平原的稻田美學來欣賞。王亞梵指著路邊拋錨的翻土機,尷尬笑說,因為土地荒棄太久,光是整出田埂與梯田就特別費力,翻土機很快卡住壞掉,出租機器的老闆氣死了。

接著他又指著海岸山脈,灌溉水梯田的水源全來自山脈後方,也是過去部落老人家開墾的水路,因為人口外流而損壞,舒米花了好大的力氣才重新把水找回來。

由於舒米堅持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與農藥,採自然復育,水梯田裡生態豐富,產量有限,但歷經20年休耕所累積豐富的有機質土壤,以及迎著海風的生態環境,讓台梗4號的香米品質出乎意料的好,去年3000公斤的收成,六成留在部落,四成以海稻米的品牌銷售,很快一掃而空。

這才領會,海稻米的滋味原來得來不易。可惜當天因為沒有預約,備材不及,無法享用以海稻米為主食的港口料理。不然,走在海邊的田埂、坐在擁有無敵水梯田風景的咖啡店裡聽故事、好好吃頓當地的餐點、欣賞在地藝術家的手作品與藝術裝置、再預約秋收的海稻米,幾乎是非常完整的海稻米產地的療癒之旅了。

新的一年,何不為自己領養一年的米,結識散落在台灣東海岸如珍珠般美麗的部落,還可以預約四季的海邊故事與風情?

海稻米認養方式

(一)長期認養:舒米希望認養人可以常常到部落土地,參與農耕體驗。

(二)預購:若時間有限,不能常到部落,可預購支持部落小農,並享85折優惠。詳情請上米耙流的部落格。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訂《遠見》+ 《商業周刊》】

《遠見》電子雜誌一年12期+《商業周刊》電子雜誌一年52期,超值46折!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前100名訂閱再加贈《關鍵18分鐘》!】

訂《遠見》一年12期送MONDAINE 瑞士國鐵極簡名片夾對筆禮盒組。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史記中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項羽的霸氣,足以撼動山河嗎?您聽過呂后殘酷冷血、自私跋扈、惡行惡狀的故事嗎?戰國四公子怎樣對待門下的食客,又如何借助他們的才華呢?

洪蘭:時間換智慧 優雅老去又何妨?
看著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教授臉上充滿智慧的皺紋,我在想:年老有什麼關係呢?時間過去,換來智慧,能「優雅的老去」(aged gracefully)又何妨呢?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