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三, 9月 19, 2012

[G4G] 中国购美债是害美国还是害自己?

中国购美债是害美国还是害自己?

作者:邱林2012-09-1408:33:34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默认分类
254212464

摘要: 尽管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为美国渡过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但中国的这一做法并不一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9 月 11 日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美国不用向中国举债》文章,表达对美国向
打印收藏
选择字号:小中大

尽管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为美国渡过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但中国的这一做法并不一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9月11日,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美国不用向中国举债》文章,表达对美国向中国出售国债的反感。他认为,美国不需要中国人买美国国债,而且我们才是强大的一方,因为我们不需要他们的钱,他们才是要面临巨大损失的一方。其实我们不希望他们买我们的国债。我们要仰仗中国人,如果他们不买我们的国债了,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这种观点可谓大行其道,但却是错误的。

从2008年到现在,克鲁格曼在美国《纽约时报》自己的专栏里,至少发表了10篇专栏文章,反对中国购买美债,或对中国的做法冷嘲热讽。他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在美元持续贬值中,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预计遭受的投资损失最终恐达20%至30%。中国已经使它自己陷入了一个美元陷阱,而且既无法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改变先前使它陷入其中的那些政策。"

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3亿美元。截至6月底,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总量达到1164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国财政部对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的数据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共计增持了美国国债124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学界有一种说法,除了买美国国债,中国别无选择,其原因有三点:首先,在全球经济下行时,美元汇率上行,显示出避风港作用;第二,中国经济虽然下行,但由于进口减少,导致每个月的外汇储备还在急升;第三,由于此前中投公司的主动型投资损失惨重,因此,退回以买国债为主的被动型投资是合理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如果继续购买美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短期内不会缩水太快,账面会比较好看。但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中国经济继续依附于美国这棵大树,在石油、铁矿石等所有重要的资源性产品上,看着美国金融机构的眼色行事。

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沉痛的教训,最典型的是石油,当油价上涨到每桶140美元左右,中国不得不购入石油战略储备,中石油、中石化不得不进行套保――其实是上了当,以为购买套保其实是购买了结构性产品,一旦中国购入,全球石油价格大挫,华尔街某些公司获得巨林利益。

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指出,目前的美国国债实质上是一场庞氏骗局。中国可能很快会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今后可能什么也买不到。现在要想改变中国持有巨额美国政府债券的状态而不引起严重的政治和金融后果可能为时已晚。但中国至少应该停止增加其持有量。

日本、英国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数量都在下降,而中国却在增加,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在"比较优势"下,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商品,凝结着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廉价的环境等,换回成堆绿色"纸张"(美元现钞又称"绿背")与电子符号,然后用这些"概念美元",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政府运转,支持美国人借贷消费。

实际上,美国的债务越滚越大,债台高筑,只能用发行更多的美元来偿还,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目前,美元和美国国债正在遭受严重"煎熬"。中国面临的困境是持有美国国债太多,抛也不是,买也不是的两难。中国已经确实掉进了美国美元的陷阱里去了,难以自拨。

2010年8月,克鲁格曼撰写了题为《中国购买美债是在害美国》的文章,大肆批评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认为美国吃了亏。然而,在我们看来,情况正好相反。我们要说的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也没必要花大笔钱购买像美国这样的富国国债以及资产。因为大量泛滥的美元、大量泛滥美国国债,必然要面临贬值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现在买了它10年的国债,10年后还是这么多美元还给你,还值这么多钱吗?这的确让人深思。


本文作者:邱林

文本出处:博客中国

链接地址:http://qiulin115115.blogchina.com/1359672.html
2542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