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三, 11月 21, 2012

Re: [G4G] 我到美国宛如进了桃花源

中国人肯定想不透,


2012/11/21 Kasia Hu <hometown.kasia@gmail.com>

文学城          美国同事的加拿大之夜

来源: 笑含2012-11-19 09:13:2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10931次
美国同事到加拿大开会,晚上在饭馆吃饭,吃完准备付钱。侍应生过来跟他们说邻桌有三张hockey的票,但是临时有事去不了,想送给我的同事。

因 为时间很紧嘛,他们谢过邻座带着天上掉馅饼的喜悦,飞快地跑到轻轨在买票的机器上买了票。买完票他们才发现检票员不见了,入口处一个人也没有,找不到入口 的机器打票,也没有看到栏杆呀门呀的进站。三人捏着轻轨票,没头苍蝇似的乱窜。后来一个警察叔叔,看到三个大男人像个迷路的小姑娘般迷茫,就过来问他们。 他们这才知道,直接上车就行了,一行人顿时各种后悔(开玩笑滴说哈)。警察叔叔怕他们坐了反方向的车走丢了,还特意把他们押送上车。

到了体育馆,扶手电梯向下开的,他们四处找楼梯上楼。结果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说:没事儿,爷们,过来吧,我把电梯换个方向就成了。

我们那些美国同事彻底痴呆了。这是个虾么国度呀,看着陌生人对眼了,就把自己不用的票给人了,坐地铁靠信誉,警察送行人上地铁,说把电梯翻过开就反过来啦。


2012/11/18 kkkim <kimneedle@gmail.com>

我到美国宛如进了桃花源

2012-01-16 15:50
作者: 汪华斌
来源: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字�】      

来美国已经有两个月了,就要打点行装准备回国了;突然心情很茫然,我对美国有什么印象呢?最后竟然是桃花源这个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原来我到美国宛如进了桃花源;这就是我对美国的印象。

首先在这里我不担心食品安全,我也不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在美国我不需要懂得如何检测食品或商品的质量,我只需要知道我实际需要什么;最后就是到超市随意选购。因为在美国这里质量把关的不是顾客自己,而是政府替你把关了。所以我不担心我购买的产品质量,因为早就有专业人员在那里为你把关。再加上美国的随意退货制度,实在叫我没有任何担心;因为这里退货根本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美国这里的消费;你难道还能说它不好吗?

其二就是在国内经常拥堵的心情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因为在这里没有到处收费站;也没有堵车就是几个小时的概念。所以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是心情舒畅的感觉;因为就是在上下班高峰时,等候也仅仅就是几分钟的概念。虽然感恩节见到了美国的大流动的情景,但还是没有我们那在国内任何地方都会堵塞的情景。正因为如此,运动中的心情竟然也特别好;这就是在美国的路上,它不会给你制造不痛快。

其三是美国的空气的确好,就是我们今天的农村也没有这么好的空气;我在国内每天出门都会换内衣,可在这里我竟然半个月忘记换内衣了;就是皮鞋也是多天没有擦,可我竟然还能穿着它出门。虽然美国的车的密度比我们社会大,可为何人家的空气竟然比我们好呢?我不知道原因,因为我只是来体会的。

其四是美国社会并不是冷漠的社会,因为我就目睹到一个具体事例;如果你在路边没有事散步,来来往往的车根本没有人关注你;可当你突然倒下,肯定这车流会为你中断;因为停车是这里的普遍现象。当我在教堂看到美国人对待无家可归的人的照顾时,我还真的为我们社会的收容站脸红;因为美国这里的人是无偿地做慈善,而我们社会却是拿全民的钱来买慈善;结果我们社会的慈善总是别扭,因为用它谋私的人到处都是。

其五就是美国的生活水平并不高,除住房外我竟然能用国内的生活费在美国生活;因为这里的物价好像没有涨的概念,倒是降价的情况经常出现。所以拿中国特色工资的人,却也能在美国生活得不错。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习惯不同,在这里竟然是鱼肉最便宜。这就是中国人在美国生活没有不习惯的概念,就连收入竟然也不是差距。当然如果你要在美国买房,那用中国特色的收入肯定不行;由于我是美国的过客,所以这方面不影响我对美国桃花源的印象。

当然在这里我也遇到感冒,结果花15美元看医生后竟然要我自己好;也就是说不打针,也不吃药。要知道我在国内感冒就要打吊针,有时还要加激素。而这里的医生说是要增强我的体质,结果害得我几天都是病态。事实的确也如此,感冒还真的就好了;这难道不是回归到桃花源了吗?

由于我不是美国人,所以不知道美国用债务危机买来的福利滋味如何;但目睹过美国老人的幸福生活。那是一个老人区,竟然超市每周安排专人专车接送老人购物;当老人下车被扶并送上购物车时,你能说人家是商业目的吗?更为重要的是这车是一个一个老人送到家,这时的你能是什么心情呢?虽然美国社会也发生过入侵老人房屋的现象,但针对老人的诈骗却很少见;因为金融自动化的美国社会,金融诈骗的难度却较大;所以美国老人的生活还真的幸福。

我也想在桃花源里耕田,可惜我没有资格;但我也从表面上领受到了桃花源的生活片段,而这刚好也是我们最缺少的;所以成为了我们的渴望。原来桃花源并不复杂,只要政府用心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我到美国来的体会,因为离开才知道这桃花源的生活滋味。这应该不是我们的妄想吧,因为它并不是缥缈的;而是实在的,因为美国社会对全世界任何人都开放;你只要进入美国,就能体会到今天的桃花源。我向往这桃花源的生活,但我却只有离开它的命;谁叫我不是美国人,就是美国绿卡也没有;所以只能对桃花源说再见了。

然而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的社会为何不是桃花源呢?这是为什么?难道它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吗?我茫然,我憧憬;因为我真的希望能生活在桃花源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