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星期五, 11月 02, 2012

[G4G] BBC专访李开复:中国如何才能有创新人才

专访李开复:中国如何才能有创新人才

更新时间 2012年10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29
学校

中国在技术方面发展迅速。但著名科技企业家李开复在接受BBC专访时表示,没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发展一种对失败容忍的文化,中国就不可能产生象乔布斯那样的创新人才。

BBC记者:你1990年代后期回到中国时,中国科技处于什么状况?

李开复:1998年我回到中国在微软任职,创建技术研究实验室。在美国时遇到的中国年轻人让我感到他们很有潜力。他们工作努力,都向往成功。

BBC记者:自从那时起都有了哪些变化?

李开复:90年代末,中国缺乏企业的领导者。那个年代中国有许多公司成立,但领导人缺乏领导一个企业的经验。那时的企业规模也小得多,整个感觉像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14年后,中国有了一个非常活跃的经济,有很多很成功的公司。14年前,大部分企业从事纯粹的制造生产而现在则有了不少高技术领域的企业。它们虽然不是世界领先,但都非常有能力,技术上也不差。

BBC记者:中国发展创新技术工业的能力如何?

李开复:我认为中国很快将会有同韩国竞争的能力。中国的公司能设想出产品概念并懂得消费者的需求。但是要赶上美国的硅谷还是很困难。

像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公司,它们的根基就是创新。公司的开创者愿意冒风险。美国有一个宽容失败的文化,它看中的是个人创造的激情。创建公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让公司的创办人成为亿万富翁,而是为了发展新的,伟大的技术。

而中国的状况是,企业家的主要渴望是获得影响力和获得财富。在中国,企业是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后,生产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而不是走前一步,试图了解那些甚至连消费者本身都还不清楚的需求。

中国在成为一个创新国度之前,它必须首先解决教育和文化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文化强调纪律和服从。而美国的硅谷则体现着创新,激情,反叛和无畏。因为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中国要出现像乔布斯或扎克伯格那样的创新人才很难。

BBC记者: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体制是上面说了算。这样的社会能有真正的创新吗?另外各种审查制度又扮演了一种什么角色?

李开复:创新是目前也是下一个中国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相信中国政府将会加大对研发风险投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投入。

不过问题是,你无法通过投资或计划迫使或下令创新。我认为目前的5年计划将使中国赶上韩国的技术水平但达不到创新。

审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限制了人们能做的范围,同时制造了一种许多美国公司不愿进入的环境。从而市场也就减少了竞争性。

BBC记者:你希望看到中国的新领导人在鼓励创新方面作些什么呢?

李开复:我希望看到教育改革。但改革要以适当的形式,逐渐的进行。这样才能保留中国教育中那些好的东西,比如发展基础技能。

引入西方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而是学会提出问题。有批判的思维以及好奇心恐怕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还认为,政府应该提供资源,让专家作出关键性的决定。因为政府官僚不可能知道应该向那些公司投资。他们甚至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或从海外引进什么人才都不会有什么概念。

BBC记者:中国微博的力量是什么?

李开复:我曾就微博改变中国写过一本书。我当时就认为微博将改变中国。这确实发生了。微博建起了一个中国人表达他们看法的平台。人们用微博同其他人实时分享他们的观点,观察和各种感受。

微博反应了中国当下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法庭的不公,地方官员的腐败以及有关美国的事情,比如这次的美国总统选举。这些信息在以前都是很难获得的。

官方媒体表达的只是一种观点。微博使中国民众开阔了眼界, 创造了某种程度上的一种言论自由。微博甚至对政府还起到了一种新闻监督的作用。因为要让官办的媒体起这种作用是非常困难的。

BBC记者:我们今后可能会从中国看到什么样的创新呢?

李开复:中国不可能会产生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中国的创新很可能是拿现有的产品开发出新的应用。在政府支持的那些领域,在那些不需要打破框框而只需创新的试验纠正失误的行业,如制药和新能源方面,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软件创新也是可能的。腾讯就推出了“微信”,一种网上通讯系统。它已经有两亿用户,而且可以用英语。

BBC记者:你认为中国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李开复:这很难揣测。中国在改进法制,更大透明度和更大代表性方面都面临很大压力。我还是持一种乐观的观点。我想我们会看到进步。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

最新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