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体看中国:穷于应对纽约时报
华盛顿 — 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在美国时常因为发表美国政府不希望公众知道的新闻而招致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甚至憎恶。《纽约时报》上星期五发表有关中国总理温家宝家人资产在他进入中国政治高层后猛增的新闻,从而招致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甚至憎恶。
美国政府对付招致它憎恶的《纽约时报》的做法是提出、或威胁提出起诉(例如,在1970年代初在《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时对它提出起诉;在2005年《纽约时报》披露布什政府涉嫌超越法律权限进行电子侦听时威胁对它提出起诉)。
到目前为止,至少就世界媒体看来,中国政府对付招致它憎恶的《纽约时报》的做法显然是更为变化多端,而且依然在变化,因而更具有观赏价值。
*对《纽约时报》的游击战*
上文说“至少就世界媒体看来”,是因为截至目前对《纽约时报》爆出的被世界媒体普遍认为是具有爆炸性的(explosive)新闻,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是内外有别,大部分不能被中国一般公众看到或知晓。这里所谓的内外有别是指,中国政府对内显然依然在努力呈现一种若无其事的姿态;对外则是发出含蓄的威胁。
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应对《纽约时报》爆炸性新闻的这种内外有别、富有观赏价值的举措,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翻墙”(即突破中国当局网络信息封锁)的中国网民以及世界媒体才能充分欣赏。
在可以充分欣赏的人看来,中国当局目前显然是在跟《纽约时报》进行隔山打牛式的游击战。中国当局一方面通过外交部发言人措辞笼统地指责《纽约时报》“抹黑中国,别有用心”,另一方面却不告诉中国公众《纽约时报》到底报道了什么。
中国当局不但不告诉中国公众《纽约时报》到底报道了什么,而且也竭尽全力阻止中国公众自行了解。在《纽约时报》发表有关温家宝家人发大财的报道之后几个小时,当局就屏蔽了它的中文和英文网站,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也封锁了《纽约时报》的帐号,并且把“纽约时报”列为不能搜索的禁忌词。
除了这些出没无常的游击战手法之外,中国当局还针对《纽约时报》采取了一些让中国一般公众只能是雾里看花一样朦胧猜到一点、甚至是根本就猜不到、看不出的游击战式的反击手法,其中包括授权温家宝家的律师通过香港媒体发表声明,指责《纽约时报》报道不实,并发出含蓄笼统的威胁,说要对《纽约时报》采取法律行动。
*《人民日报》参加战斗*
另外,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星期一发表了一篇在一般中国公众看来是莫名其妙、在世界媒体和能够翻墙的中国网民看来则是十分好笑的长文,题目是“《纽约时报》近年来丑闻叠出声望下降”。这篇署名“老任”的文章说:
“《纽约时报》是为自认为统治美国的人看的报纸。这家‘百年老店’自称其新闻真实可靠,然而,近年来记者抄袭事件和假新闻时有爆出......一位《纽约时报》的忠诚读者马克・阿德勒日前称:‘《纽约时报》成为政府或者财团说一不二的宣传工具非常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在那些财团支持下,《纽约时报》已经不值得我们信任了。’”
人民网这篇长文没有提及《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人财产激增的报道,从而使不知情的中国公众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中共机关报要突然引导他们关注《纽约时报》的信誉及其报道质量;而知情的中国网民和世界媒体则觉得好玩和滑稽,因为人民网的长文显然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或不能谈《纽约时报》在温家宝家人的报道方面有什么抄袭或有损于其信誉的言行。
与此同时,也有中国网民通过社交媒体新浪微博指出,人民网的长文本身具有强烈的反讽性:
“cbvivi:人民网今天发表抨击某美国大报抄袭,信誉下降的文章,那篇文章本身几乎全部是抄袭的:两段抄自中新社,两段抄自人民日报过去自己的报道,还有最后一段的书评是过去东西网翻译的书评”
*欣赏《纽约时报》报道及反应*
《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人财富激增的报道所引起的各方反应可谓多样而强烈,足以让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社会和政治的专家都难免感到眼花缭乱,不知从何说起;对一般的公众而言,无论是美国的公众,还是中国的公众,则更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追踪去都会让人觉得非常有趣,甚至非常刺激。
在太多的人感到眼花缭乱或莫衷一是的时候,美国著名的文化和新闻杂志《纽约客》(另译《纽约人》)驻中国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星期二发表博文,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看点,其中的要点是:
1)法律诉讼?别相信温家宝及其家人真的会对《纽约时报》提出诉讼;《纽约时报》坚持说自己的报道有根有据;而中国领导人家人则不愿意向法庭提供证词,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调查性报道;
2)《纽约时报》的报道是阴谋的一部分?别胡扯了,《纽约时报》调查温家宝家人财富增加情况,只是因为他是中国总理;另外,调查性报道总是要一个一个的人来;预计其他新闻媒体今后会扩大这方面的调查性报道;但中国媒体近来常常被用来进行派系攻击,于是太多的中国人以为《纽约时报》也被如此利用了;
3)外交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个人问题;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那番“抹黑中国、别有用心”的说法,将本属于温家宝总理的个人问题提升为外交问题;另外,中国当局现在在没有提出理由的情况下屏蔽了美国的两个大新闻机构(《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的网站;这是两个美国大公司,美国大使馆早晚要过问,届时必有一番热闹;
4)对《纽约时报》的报道不感到意外?或许也确实不应当感到意外;调查性报道的本质就是写出人们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的事情的细节;但揭示贪污腐败在中国算不得什么挖新闻;中国作家林语堂在1935年就写道,“在中国,一个人可以因为扒窃一个钱包而被逮捕,但不会因为扒窃国库而被逮捕。”
*封网难以封锁议论*
《纽约时报》星期五发表有关温家宝家人财富的调查性报道之后,中国当局采取的种种有趣的应对措施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热题。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布里斯・佩德罗莱蒂星期一发表的报道,可以说是世界媒体这几天典型的报道:
“有关美国(《纽约时报》)这份日报的调查性报道的信息在中国受到严格的封锁。《纽约时报》的英文和中文网站双双被屏蔽,那份调查性报道的中文版本在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就被封杀。中国的新闻媒体也没有有关的报道。尽管中国当局对社交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审查封锁,但很多社交媒体用户还是发表了评论。许多人表示,温家宝的妻子和儿子占尽商业先机,这在中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佩德罗莱蒂在报道中还写道,《纽约时报》的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表示,他没有被反温家宝的阵营所利用;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采访,《纽约时报》则把数千页的相关文件给商业律师看过;他说他没有从任何其他外人那里得到过任何文件,而且也没有会见过任何试图揭温家宝的短的人。
与此同时,在中共党内,主张《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反温家宝派系阴谋的一部分的显然大有人在。日本主要报纸《朝日新闻》发表香取启介和林望的报道说:
“中国共产党即将在11月8日召开五年一度的党代会,围绕新一届中共领导班子人员的调整在继续。有关的新闻报道出来,动摇了一直维持着改革派和清廉形象的温家宝的政治影响力。因此,中共官员当中也有人认为,泄露有关的信息是敌对派系进行的信息战的一环。”
*《纽约时报》在美国的影响*
《纽约时报》在美国可谓影响深远。即使是它今天停止出版,关门大吉,它也依然是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它过去半个世纪来跟美国政府打的官司,以及有关的诉讼所确立的先例巩固和扩大了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和美国人的知情权。
在1970年代初,《纽约时报》不理会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求它停止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坚持发表那些显示美国行政当局在印度支那进行秘密战争的文件。当时的尼克松行政当局要求美国地区法院下令《纽约时报》停止发表。美国地区法院法官默里・古尔芬拒绝发出这样的法庭命令。这位法官在表示拒绝的判决词中写道:
“国家安全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安全也在于我们的自由制度的价值当中。当权者必须容忍报界吵吵嚷嚷,一意孤行,碍手碍脚,才能保护更高的价值,这就是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
《纽约时报》就这样在美国推进了言论/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纽约时报》在中国是否也能如法炮制,是否能或在多大程度上能推进言论/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目前还不得而知。
美国政府对付招致它憎恶的《纽约时报》的做法是提出、或威胁提出起诉(例如,在1970年代初在《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时对它提出起诉;在2005年《纽约时报》披露布什政府涉嫌超越法律权限进行电子侦听时威胁对它提出起诉)。
到目前为止,至少就世界媒体看来,中国政府对付招致它憎恶的《纽约时报》的做法显然是更为变化多端,而且依然在变化,因而更具有观赏价值。
*对《纽约时报》的游击战*
上文说“至少就世界媒体看来”,是因为截至目前对《纽约时报》爆出的被世界媒体普遍认为是具有爆炸性的(explosive)新闻,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是内外有别,大部分不能被中国一般公众看到或知晓。这里所谓的内外有别是指,中国政府对内显然依然在努力呈现一种若无其事的姿态;对外则是发出含蓄的威胁。
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应对《纽约时报》爆炸性新闻的这种内外有别、富有观赏价值的举措,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翻墙”(即突破中国当局网络信息封锁)的中国网民以及世界媒体才能充分欣赏。
在可以充分欣赏的人看来,中国当局目前显然是在跟《纽约时报》进行隔山打牛式的游击战。中国当局一方面通过外交部发言人措辞笼统地指责《纽约时报》“抹黑中国,别有用心”,另一方面却不告诉中国公众《纽约时报》到底报道了什么。
中国当局不但不告诉中国公众《纽约时报》到底报道了什么,而且也竭尽全力阻止中国公众自行了解。在《纽约时报》发表有关温家宝家人发大财的报道之后几个小时,当局就屏蔽了它的中文和英文网站,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也封锁了《纽约时报》的帐号,并且把“纽约时报”列为不能搜索的禁忌词。
除了这些出没无常的游击战手法之外,中国当局还针对《纽约时报》采取了一些让中国一般公众只能是雾里看花一样朦胧猜到一点、甚至是根本就猜不到、看不出的游击战式的反击手法,其中包括授权温家宝家的律师通过香港媒体发表声明,指责《纽约时报》报道不实,并发出含蓄笼统的威胁,说要对《纽约时报》采取法律行动。
*《人民日报》参加战斗*
另外,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星期一发表了一篇在一般中国公众看来是莫名其妙、在世界媒体和能够翻墙的中国网民看来则是十分好笑的长文,题目是“《纽约时报》近年来丑闻叠出声望下降”。这篇署名“老任”的文章说:
“《纽约时报》是为自认为统治美国的人看的报纸。这家‘百年老店’自称其新闻真实可靠,然而,近年来记者抄袭事件和假新闻时有爆出......一位《纽约时报》的忠诚读者马克・阿德勒日前称:‘《纽约时报》成为政府或者财团说一不二的宣传工具非常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在那些财团支持下,《纽约时报》已经不值得我们信任了。’”
人民网这篇长文没有提及《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人财产激增的报道,从而使不知情的中国公众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中共机关报要突然引导他们关注《纽约时报》的信誉及其报道质量;而知情的中国网民和世界媒体则觉得好玩和滑稽,因为人民网的长文显然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或不能谈《纽约时报》在温家宝家人的报道方面有什么抄袭或有损于其信誉的言行。
与此同时,也有中国网民通过社交媒体新浪微博指出,人民网的长文本身具有强烈的反讽性:
“cbvivi:人民网今天发表抨击某美国大报抄袭,信誉下降的文章,那篇文章本身几乎全部是抄袭的:两段抄自中新社,两段抄自人民日报过去自己的报道,还有最后一段的书评是过去东西网翻译的书评”
*欣赏《纽约时报》报道及反应*
《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人财富激增的报道所引起的各方反应可谓多样而强烈,足以让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社会和政治的专家都难免感到眼花缭乱,不知从何说起;对一般的公众而言,无论是美国的公众,还是中国的公众,则更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追踪去都会让人觉得非常有趣,甚至非常刺激。
在太多的人感到眼花缭乱或莫衷一是的时候,美国著名的文化和新闻杂志《纽约客》(另译《纽约人》)驻中国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星期二发表博文,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看点,其中的要点是:
1)法律诉讼?别相信温家宝及其家人真的会对《纽约时报》提出诉讼;《纽约时报》坚持说自己的报道有根有据;而中国领导人家人则不愿意向法庭提供证词,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调查性报道;
2)《纽约时报》的报道是阴谋的一部分?别胡扯了,《纽约时报》调查温家宝家人财富增加情况,只是因为他是中国总理;另外,调查性报道总是要一个一个的人来;预计其他新闻媒体今后会扩大这方面的调查性报道;但中国媒体近来常常被用来进行派系攻击,于是太多的中国人以为《纽约时报》也被如此利用了;
3)外交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个人问题;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那番“抹黑中国、别有用心”的说法,将本属于温家宝总理的个人问题提升为外交问题;另外,中国当局现在在没有提出理由的情况下屏蔽了美国的两个大新闻机构(《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的网站;这是两个美国大公司,美国大使馆早晚要过问,届时必有一番热闹;
4)对《纽约时报》的报道不感到意外?或许也确实不应当感到意外;调查性报道的本质就是写出人们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的事情的细节;但揭示贪污腐败在中国算不得什么挖新闻;中国作家林语堂在1935年就写道,“在中国,一个人可以因为扒窃一个钱包而被逮捕,但不会因为扒窃国库而被逮捕。”
*封网难以封锁议论*
《纽约时报》星期五发表有关温家宝家人财富的调查性报道之后,中国当局采取的种种有趣的应对措施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热题。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布里斯・佩德罗莱蒂星期一发表的报道,可以说是世界媒体这几天典型的报道:
“有关美国(《纽约时报》)这份日报的调查性报道的信息在中国受到严格的封锁。《纽约时报》的英文和中文网站双双被屏蔽,那份调查性报道的中文版本在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就被封杀。中国的新闻媒体也没有有关的报道。尽管中国当局对社交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审查封锁,但很多社交媒体用户还是发表了评论。许多人表示,温家宝的妻子和儿子占尽商业先机,这在中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佩德罗莱蒂在报道中还写道,《纽约时报》的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表示,他没有被反温家宝的阵营所利用;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采访,《纽约时报》则把数千页的相关文件给商业律师看过;他说他没有从任何其他外人那里得到过任何文件,而且也没有会见过任何试图揭温家宝的短的人。
与此同时,在中共党内,主张《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反温家宝派系阴谋的一部分的显然大有人在。日本主要报纸《朝日新闻》发表香取启介和林望的报道说:
“中国共产党即将在11月8日召开五年一度的党代会,围绕新一届中共领导班子人员的调整在继续。有关的新闻报道出来,动摇了一直维持着改革派和清廉形象的温家宝的政治影响力。因此,中共官员当中也有人认为,泄露有关的信息是敌对派系进行的信息战的一环。”
*《纽约时报》在美国的影响*
《纽约时报》在美国可谓影响深远。即使是它今天停止出版,关门大吉,它也依然是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它过去半个世纪来跟美国政府打的官司,以及有关的诉讼所确立的先例巩固和扩大了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和美国人的知情权。
在1970年代初,《纽约时报》不理会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求它停止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坚持发表那些显示美国行政当局在印度支那进行秘密战争的文件。当时的尼克松行政当局要求美国地区法院下令《纽约时报》停止发表。美国地区法院法官默里・古尔芬拒绝发出这样的法庭命令。这位法官在表示拒绝的判决词中写道:
“国家安全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安全也在于我们的自由制度的价值当中。当权者必须容忍报界吵吵嚷嚷,一意孤行,碍手碍脚,才能保护更高的价值,这就是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
《纽约时报》就这样在美国推进了言论/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纽约时报》在中国是否也能如法炮制,是否能或在多大程度上能推进言论/表达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目前还不得而知。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