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
美國大選「俄」鬥正熱,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對手羅姆尼正力拚搖擺州,其中又以俄亥俄州最為關鍵。羅姆尼若是輸了俄州,這次大選恐怕只有陪選的分。目前兩大陣營都在強攻俄州,挨家挨戶敲門或是打電話催票。選戰邁入最後關頭,在最後幾天將俄州的選票盡數催出,已成兩大陣營的最高任務。 歐巴馬廿九日與前總統柯林頓聯袂重回俄州的青年鎮。歐巴馬廿五日在俄州發表演說,是他出任總統後第卅三次,也是今年選舉年第十八次造訪,俄州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四年前,共和黨敗在歐巴馬的組織戰下。今年,共和黨記取教訓,於俄州和其他搖擺州展開地面戰。在媒體飽和的年代,老式的個人互動反倒最能感動選民投票。羅姆尼的俄州競選總幹事詹寧斯說:「你可以說它是『回到未來』,重回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的方式。」 截至廿五日,羅姆尼團隊已敲過逾一百九十一萬戶家門,打了逾四百四十萬通電話。歐巴馬陣營拒絕透露確切數字。最近的民調結果顯示,歐巴馬的支持率約比羅姆尼高二到四個百分點。 美國大選選舉人團共有五百三十八張選舉人票,候選人必須取得兩百七十張才能當選。俄州選舉人票為十八張。從目前選情來看,俄州是羅姆尼必須獲勝的一州,贏得俄州,羅姆尼才有望入主白宮。 目前估計歐巴馬與羅姆尼各有望取得二三七與二○六張選舉人票,意謂還有九十五張(七個搖擺州)仍是未知數,包括維吉尼亞、佛州、俄州三個關鍵搖擺州。 若是維州、佛州落入羅姆尼手中,羅姆尼將有二四八張選舉人票到手,另加俄州的十八張,將成二六六張,對羅姆尼的選舉人票關卡來說,只須再輕鬆上籃得兩分,例如攻下新罕布夏州(四張)、內華達州(六張)、科羅拉多州(九張)、愛阿華州(六張)的任何一個搖擺州,即可跨越門檻。 若是拿下維州、佛州,但輸了俄州,羅姆尼得設法再拿廿二張選舉人票,才能湊足兩百七十張,困難度也變成了三分球。俄亥俄州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選舉 搖擺州決勝負
•1992年至2008年 美總統大選各州政黨傾向 |
|
編譯陳韻涵/報導/聯合報 |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狂熱階段,在競選團隊的各項活動背後,一場激烈的數位戰正悄悄開打。「微目標」(microtargeting)是今年美國大選的行話,亦即將消費者行銷策略運用到政治上。候選人挨家挨戶敲門的「地面戰」將決定選舉結果,但拜票活動背後其實有先進的運算科技撐腰。這種情況在俄亥俄州首府辛辛那堤市特別明顯,俄亥俄州被視為最重要的搖擺州。 歐巴馬陣營即配備新穎的應用程式,使用者點擊「拉票」按鍵後,會看到一張使用者所在地的街道地圖,地圖中插有藍色旗幟的房子即表示需要前往拉票的地點。若再進一步點擊旗幟,會出現屋主名字、年齡、政黨傾向和訪談草稿,草稿可協助志工說服選民投票給歐巴馬。 此外,助選人員還能將訪談中獲得的新訊息填入系統,並反饋給競選總部的資料庫,以利未來的競選活動。訊息愈多,愈能幫助競選團隊有效鎖定選民,再從中獲取更多資訊。除了主動蒐集資料外,競選團隊也會向代理商購買選民資料。靠挖掘人們資料牟利的「資料礦工」飛利浦斯說:「若事先知道應門的選民興趣,他們可能會針對這些方面捐款。」 民主黨在上次選舉中率先運用這項科技,共和黨目前也採行類似手法。十九歲的志工雷根說:「他們用很多羅姆尼在業界使用的方法,分析數字並找出解決辦法,以瞄準對的人。數據資料多得嚇人。」 不過,這種方式可能造成選民困擾。休斯對頻繁的拜票感到困擾,厭倦了電視、廣播的文宣轟炸,更受夠了塞滿郵筒的政治垃圾信件。他說:「我想知道事實,卻像在讀童話。我覺得自己不被當人看,而像個標靶,隱私被侵犯。」 |
|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
可能成為美國史上最大風暴的颶風「珊蒂」,預計最快廿九日於美國東岸登陸;珊蒂在美國大選前一周報到攪局,同時變成一場「政治風暴」;美國總統歐巴馬被迫責成應變單位繃緊神經,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與歐巴馬也都因珊蒂使天候欠佳而變更行程。 美國華府、馬里蘭州及佛州等地,廿七日舉行提前投票。由於歐巴馬呼籲選民儘早投票,加上擔心珊蒂來襲,投票人數遠超過預期,數個投票所甚至要臨時加設投票機,應付人潮。 華府特區的八個投票所,投票隊伍均大排長龍。有的選民不耐久排拂袖而去,仍在等候的抱怨不迭,有人等了兩個多小時尚未投票。華府特區與馬里蘭州各投票所上午即有數千人抵達,令選務人員嚇一跳。 提前投票數字可觀。在馬里蘭州,截至廿七日下午五時,四十六個投票所有五萬三千四百人完成投票,其中三分之二是民主黨的登記選民。馬里蘭州選委會投票系統主任歐梅爾說:「我們知道會很忙,只是未料到是如此忙翻天。」 珊蒂將挾帶狂風、暴雨與大雪襲擊東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的歐巴馬與羅姆尼選舉陣營,並未停止競選活動,但也謹慎暫避風頭。羅姆尼原定廿八日在維吉尼亞州造勢,因天公不作美取消,改往他非贏不可的俄亥俄州;歐巴馬廿八日待在佛州,同時取消廿九日維吉尼亞州與卅日科羅拉多州行程,準備坐鎮白宮,追蹤颶風動向。 珊蒂被氣象專家稱為「科學怪風」,美東時間廿八日上午的位置在北卡羅來納州外海四百廿公里處,時速一百廿公里,雖尚未登陸,已為北卡沿岸帶來豪雨和大浪。從北卡到康乃狄克的東岸各州已進入緊急狀態,大紐約地區的地鐵、巴士和鐵路自廿八日晚間開始停駛,德拉瓦州已下令沿岸地區強制疏散五萬人。 |
|
編譯任中原/報導/聯合報 |
加拿大西部於台北時間廿八日上午十一點,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七淺層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隨即發出海嘯警報,範圍涵蓋美國阿拉斯加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沿岸及數千里外的夏威夷群島。 所幸地震及海嘯未造成明顯災情,夏威夷海嘯警報已經解除,為歡慶萬聖節的人群帶來一場虛驚。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解除海嘯警報的聲明中指出,海嘯威脅已下降,但海面變動及強力洋流仍恐出現在各處海岸,對遊客船隻構成危險。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震央在加拿大西部魯珀特王子鎮西南方二百公里處,深度十八公里;主震之後又發生規模五點八的餘震。 地震發生後,加拿大海達格威群島沿岸地區的居民都遷往較高地區,以防海嘯侵襲。當地飯店業者湯姆斯表示,初震持續約三分鐘之久,「震動得非常厲害;海邊的船隻都劇烈搖晃,而所有的東西都在移動,包括汽車」。 魯珀特王子鎮的居民表示,「一切都在動盪,簡直瘋狂,是我所經歷過最大的地震」。海達格威群島曾出現六十九公分高的浪頭,而溫哥華群島東北海岸則看到五十五分高的海浪。 夏威夷群島從台北時間周日下午開始,緊急警報聲不斷響起,人們都離開海灘及海邊的建築物,並搶購汽油及生活用品。政府下令沿岸地區民眾撤往高處,單單是歐胡島便約有八萬民眾撤離,政府並開放廿六處收容所。 第一波長浪在台北時間廿八日下午四點半衝到夏威夷,但規模比預估要小,最高浪頭約僅有七十六公分,大島威洛亞港約每六分鐘出現一波約一公尺高的浪頭。 |
|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
日本媒體昨天報導,日本已經決定中止美日兩國政府計畫在十一月上旬,於沖繩縣的一座無人島實施的聯合奪島實彈演習。日本新聞網引述日首相官邸的消息稱,中止這一次聯合演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美軍士兵性侵沖繩女性的事件發生後,沖繩地方政府和縣民堅決反對使用這一座無人島實施軍事演習,政府又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島嶼,因此決定中止演習。 但此舉,反倒能降低目前中日因釣魚台主權的緊張關係。該無人島位於沖繩主島以西約六十公里,面積零點二六平方公里。整個島嶼都是美國空軍靶場。美日原計畫演習的總兵力達一萬人。 日本輿論普遍認為,美日兩國的這一次聯合奪島演習是假定釣魚台遭到中國軍隊「占領」後,如何奪回島嶼而組織實施的。但是,在目前中日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內部對是否適合舉行這一次聯合軍演存在不同意見。部分內閣大臣認為,如果實施這一次奪島演習的話,有可能會刺激中國,希望政府慎重對待。 消息人士稱,日本自衛隊和美軍雖然不再實施奪島演習,但是會在十一月上旬,改為在海上實施聯合模擬演習。 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廿六日就釣魚島問題舉行媒體吹風會,在回應中國是否已經做好中日軍事衝突的準備時,他強調,中國不會去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在釣魚台問題上,中方希望通過談判對話妥善解決有關問題。 |
|
法新社大馬士革27日電/世界日報 |
在伊斯蘭教節慶忠孝節期間的停火協議失效後,敘利亞全國各地今天爆發激烈戰鬥,戰機空襲首都大馬士革附近反抗軍掌控地區,自停火協議預定生效以來已造成將近200人喪生。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政權和反抗軍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先前有條件同意,自26日起的四天忠孝節(Eid al-Adha)期間停火。此停火協議點燃了歷時19個月敘利亞境內戰亂首度真正停歇的展望。 但昨天和今天陸續爆發新戰鬥,反抗軍和一個監督團體宣布,停火協議已徹底失效。 當阿塞德政權部隊持續與反抗軍戰鬥時,一架敘利亞戰機空襲大馬士革以東反抗軍掌控地區一棟建築物,造成八人喪生。當地過去數周以來一直爆發激戰。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表示,這是自從宣告忠孝節期間停火以來的首次戰機空襲行動。 人權瞭望台負責人拉曼(Rami Abdel Rahman)評論指出,「停火已失效,我們不能再提及停火。」 北部大城阿勒坡的反抗軍指揮官表示,聯合國及阿拉伯聯盟特使布拉希米(Lakhdar Brahimi )斡旋的停火方案已瓦解,這是毫無疑問的。 |
|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
林書豪掀起的「林來瘋」熱潮,不僅使他名利雙收,也讓在美國的亞裔人士與有榮焉。事實上,亞裔美國人現在已是全美教育程度最高與所得最豐的族群,和猶太裔美國人一樣,成功實現了美國夢。林書豪的成就說明了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優異表現。Pew研究中心夏季公布的亞裔美國人研究報告指出,亞裔美國人是美國所得和教育程度最高、成長最快的族群,對現有生活與財務的滿意程度比一般大眾高,也比其他美國人更重視婚姻、父母、努力工作及職涯成功。 亞裔美國人的新移民數量不僅超越西班牙語族群,也成為追逐美國夢的佼佼者。亞裔美國人主要指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韓裔和日裔的美國人。 相較於猶太裔美國人,亞洲民眾19世紀下半葉大舉移民到美國時,遭遇強大的敵意與偏見,當時美國甚至立法禁止來自中國、後來擴及整個亞洲的移民。 但比起猶太裔美國人的積極擴展社會勢力、屢次提出政治和社會異見、進而引發美國民眾反感,亞裔美國人有其優勢。受限於移民法令和種族主義歧視,亞裔美國人的數量在過去近一世紀未明顯增加,但近來這個族群的人數已迅速成長,且教育程度和富裕程度都比其他移民族群還高。 亞裔美國人也甚少在政治和娛樂等活動領域發光發熱,因亞洲文化不鼓勵在公眾面前過度顯露情緒。 所以雖也有眾多亞裔美籍文化和政治人物,多數亞裔美國人仍偏好從事律師和公共診所醫師等專業性質的工作,再加上亞洲人的謙卑特質印象已深值人們心中,使這個族群較不受美國公眾關注、也甚少受到批評。 不過,亞裔美國人獲得的驚人成功,也引人憂慮這個族群是否也將面臨美國大眾的反感,尤其現在經濟不景氣,且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和政治衝突日益浮上檯面。 若中國有朝一日成為美國的明確對手,民眾對於華裔美國人忠誠度的疑慮,可能會高於對猶太裔美國人的擔憂。 |
|
台北28日電/中央社 |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德州少婦芮奇曼(Alicia Richman)成為金氏世界紀錄「捐增最多母奶者」保持人。根據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28歲的芮奇曼在2011年6月到2012年3月間,共捐出1萬1115盎司,相當於694磅的母奶給慈善機構,以容量來看,大約是87加侖。 根據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芮奇曼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她從2011年3月生產後就開始擠奶,並將奶水保存下來,她很快便發現奶水已多到超過兒子的需求。 當兩個冷藏箱都堆滿母奶時,芮奇曼和「北德州母乳銀行」(Mothers' Milk Bank of North Texas)聯繫後捐出母奶。北德州母乳銀行是1個非營利組織,專為有需要的重症病嬰及早產兒收集母乳。 北德州母乳銀行執行長維克斯(Amy Vickers)表示,芮奇曼捐出的奶水已經「餵飽全美數百名、甚至上千名早產兒。」 芮奇曼表示,爭取金氏世界紀錄的原因,是希望宣導捐贈母乳的善行,並鼓勵其他女性將母乳捐給母乳銀行。 她說:「我很高興不只能餵飽自己的寶寶,更幫助了所有需要母奶以及生病的小嬰兒。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而我也很欣慰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到。」 ※延伸閱讀》
•Alicia Richman Wins World Record For 'Most Breastmilk Donated'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