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100年前口号拿来用是思想懒惰
作者:俞天任 | 发布:冷眼 | 发布时间:2012-09-27,星期四 | 阅读:126
从甲午战争的时候开始,“抵制日货”这个口号好像已经喊了一百多年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口号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喊出这个口号意味着先人已经认识到了两国的较量已经不限于兵刃相见的战场了,而且扩展到了经济领域。本来甲午战争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的棉纺织业要挤进中国大陆的市场的企图,清末民初之时中国在政治上陷于分裂,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护工商业者的权益,此时由民众自发产生的“抵制日货保护国货”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也就仅仅是“有一定的意义”罢了,那时的日本人推销日货依靠的从来就是军靴和刺刀,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只有在战争中战胜了日本才能制止侵略,光靠什么“抵制日货”是没有用的。
但是不知怎么的这句话就一直流传了下来,以致到了现在还是只要中日之间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有人出来喊这句口号,也不想想哪有什么口号能有100年的使用期限,如果说在缅怀先人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先把口号拿来用是思想懒惰的表现的话,而一牵扯到中日关系永远就只会蹦出“抵制日货”这几个字就更是只能说明无知了。
好像是十年前开始,在网上就经常能看见“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一年又怎么样怎么样”的月经贴,先不要说里面的数据荒唐无稽,即使那里面的数据是真的又会怎样呢?根据中日贸易的互补现实,那里面所描写的日本惨象也正好同时是中国的惨象,至多也就是杀人一千自损一千,和自杀一模一样。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中日之间的贸易形式非常简单,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大多为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子产品,出口的也是一些初等农副产品,这种贸易对双方来说还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说停就可以停,本身在战后一段时间内中日两国就曾经完全断绝过经济往来的。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中日之间的经济往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是我从你那里买点东西顺便再卖掉点东西的水平了,中日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两国之间的贸易就带上了极强的制造业色彩,其实不止中日之间。东亚的中日韩三国之间都是这样,在这三国之间流动的货物再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品了。而是大量的中间产品,零部件,以及加工用机械设备。现在中日韩三国所制造的产品中纯粹本国产的几乎已经找不到了,更常见的是日本企业制造的零部件运到中国韩国去进行组装,而日本或者韩国的总装线上流动的零件则是刚从中国运来的,同一个零件或部件在三国之间往返以完成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是很常见的,只有熟悉制造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互补”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从认真的含义上,现在的“日货“很难定义。比如说“本田”是不是日货?可这辆本田要是广本产的呢?广本可是向中国政府纳税,雇佣中国工人的企业,如果抵制“广本”的人能缴出那么多税出来,能帮忙解决那么多就业的话,他们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可是要是做不到,那还是不要那么干的好,凭什么有人要“抵制日货”,而其它中国人就得挨饿?
那原装“本田”呢?总该是日货了吧?也不一定,有这么一个事实:本田(还有其他所有的日本车企)的几乎所有量产注塑模具全是在中国开的,超过一定比重的注塑件也全是在中国成型的,如果本田车(其他日本和韩国品牌车也一样)的销售出了问题,那部分为本田配套的中国模具也和注塑业就得闹饥荒,这就是现在这种全球化生产的结果。
实际上不在制造业的人很可能不知道日本最牛的产业是什么?其实不是电子电器也不是汽车,而是需要傻劲才能干的材料工业和设备工业。大凡干制造业的说起日本的金属材料树脂材料来都倒背如流,怎么个抵制法?
2011年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额度是3449亿美元,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为1614亿美元。仔细想想这个数字是很有趣的,因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实际上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最终消费品在不断减少,而且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在华日企生产的汽车,电器产品也没有计算在这个数字内,怎么从日本的进口量还有那么大呢?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最后成品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从而对日本零部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不要说这些零部件很难在别的国家找到替代品,即使能够找到替代品也还有一个产能的问题,不是制造业的大国根本就无法满足中国的需要。
总而言之,时代不同了,“抵制日货”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抵制日货”到底能不能当作一张牌来打是一个问题,至于以“抵制日货”为名的打砸抢烧行为除了危害自己同胞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谁也没有资格以任何名义来危害同胞的利益!
2012-9-17
相关文章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