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學產業想方設法削減成本與提振營收之際,美國化學業者亨斯邁(Huntsman)與瑞士同業科萊恩(Clariant)達成全股票合併協議,可望催生市值約達140億美元的化學原料製造大廠。
亨斯邁與科萊恩22日發布聲明表示,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為亨斯邁科萊恩(HuntsmanClariant),科萊恩股東將掌控新公司約52%股權,亨斯邁股東持有其餘股權。亨斯邁執行長亨斯邁(Peter Huntsman)將維持原職,科萊恩執行長寇曼(Hariolf Kottmann)則將出任董事長。
科萊恩股價22日在瑞士蘇黎世盤中應聲飆漲9.7%,至近15年來最高水準,亨斯邁股價則跌1%。
若包含債務,這項協議將創造出市值約200億美元的跨大西洋企業,產品包括聚氨酯、顏料、汽車液體和樹脂等化學產品,客戶遍布航太、農業和居家清潔等產業。新公司的版圖將擴及逾100個國家,旗下員工總達約3.2萬人,合併年營收將超過130億美元。
全球化學產業近年正掀起整併潮,AT Kearney公司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化學公司規畫中的併購案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是2015年底創歷史新高時金額的兩倍。化學業者正藉由併購,精簡重疊的營運與產品以削減成本,並開拓市場與客群,以獲得新的營收來源。
亨斯邁與科萊恩表示,雙方合併後的年度綜效可望達4億美元。亨斯邁1970年成立以來多次進行併購,並在歐洲、印度、中國等地設立合資企業,以擴張全球市場,產品包括用於塗料、衣物及建築的化學品。
科萊恩1995年從瑞士山德士(Sandoz)分離出來後,也積極拓展特殊化學品的產品陣容,產品包括飛機除冰液、殺蟲劑成分及塑膠顏料等。
強強聯手 成效打問號
【編譯 黃智勤】科萊恩與亨斯邁合併,不僅將催生市值140億美元的全球化學巨擘,也將考驗這樁跨國大型合併案的配方,是否有效拉抬雙方業績。
根據合併協議,科萊恩與亨斯邁股東的持股比率分別為52%與48%,符合雙方規模;合併後的新公司在版圖與產品製造上都將更為均衡,科萊恩對消費品製造商的曝險,也將從原本的二分之一降至三分之一。
考量到合併後省下的成本與節稅優惠,再減去一次性整合成本,這樁合併案可望增添26億美元的獲利。然而,市場22日的反應卻不到併購價值的一半,顯見科萊恩股東不買帳。
此外,政府反托辣斯監管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帶來不確定性。同時,各界懷疑川普政府是否能成功推動稅改與基建政策,也拉低美股。整體而言,科萊恩與亨斯曼合併的配方看似誘人,但穩定性仍有待檢驗。(取材自路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