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今天發表的報告說,1種通常被養來當魚餌的蛾類幼蟲,會以出名難分解的塑膠「聚乙烯」為食,全球性的塑膠袋汙染問題,或許靠牠就有解了。
法新社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教授、也是今天「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這份研究共同作者的彭貝里(Paolo Bombelli)表示:「此項發現可能是重要的工具,可協助擺脫垃圾掩埋場和海洋裡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
歐洲的塑膠產品有4成是聚乙烯製成,大部分用於包裝或製成購物袋。它們需要許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沒有回收,會嚴重破壞環境,特別是傷害海洋生物。
這份研究的主角是常被當養來作為魚餌和水族箱食物的蠟蛾(Galleria mellonella)幼蟲「蠟蟲」。
研究主要作者、西班牙坎達布里亞生醫與生技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of Cantabria)生物學家貝托其妮(Federica Bertocchini),是在偶然間發現蠟蟲的用處。
她閒暇時把養蜂當成興趣,「我清理蜂箱,準備春天再拿出來用時,蜂箱全都是(蠟)蟲」。
「所以我把牠們放到袋子裡,一會兒之後,我看到袋子都是洞,這些蟲爬得我屋子到處都是。」
被這種毛蟲驚人的胃口嚇到,貝里尼和劍橋大學的團隊決定進行實驗,研究要吃掉傷害環境的塑膠,需要多少蠟蟲、吃的速度有多快。
團隊把數百條這種黃色的小毛蟲放在超市塑膠袋上,40分鐘後,袋子就開始出現洞洞。
12小時後,蟲蟲吃了92毫克的塑膠,遠比真菌和細菌的速度還快。
接著團隊再經由測試,證實這種幼蟲會完全吃下塑膠,分解塑膠的化學成分。
這後面的答案,可能藏在蠟蟲的棲息地和飲食習慣之中。
蠟蛾在蜂群中成長,吃蜂蠟維生,科學家認為,吃蜂蠟的消化過程,就和分解聚乙烯差不多。
現在還不清楚蠟蛾之所以會降解塑膠,是靠體內的單一酵素,還是某些分子聯手,但生物學家希望找出箇中奧祕,再以人工製造活性製劑,量產後,這種降解塑膠的物質理論上就能製成無傷環境的液體,用於塑膠處理設施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欢迎回帖各抒己见!